把握乘客心理 强化服务意识

袁忠艳


    司乘人员的工作是直接与乘客打交道的工作,如何提高乘务服务质量,首先要对岗位工作重要性有公正客观的认识,其次要在服务中把握乘客的各种心理,灵活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对提高服务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其过程是:了解——掌握——应对。
    一、掌握乘客乘车过程中的某些心理
    1、对优质服务的期待心理。随着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乘客对公交这个窗口服务行业的服务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乘客乘车除了为顺利快捷到达目的地外,在乘车过程中获得尊重与友好也是内心的需求之一。
    2、乘客想得到方便,怕吃亏的焦急心理。如不听司乘人员的疏导指挥、怕自己没有好位置而不顾顺序拥挤;向司乘人员提出过分要求,得不到满足时无理取闹、干扰乘务员的正常服务等,面对这些情况,司乘人员要克服委屈情绪,对此类乘客应多解释、细劝说。
    3、乘客希望自己受关注的心理。乘务员应改变性格内向不善赞美他人的不足,大胆地、恰当地赞扬乘客的出色之处和优秀之处,这样做不仅让乘客高兴,也有利于乘车中的服务和交流。
    4、乘客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并且自以为是正常的。如很多人都有的乘车心理:总希望一到站台,车就来;如乘车的人多,最好第一个挤上车,哪管它前门上后门下。
    5、乘车环境对乘客心理的影响。高峰时客流量大,乘务员压力倍加,车厢内拥挤乘客的情绪也很烦躁,生理上表现出呼吸加快、心律不齐。当情绪波动时,芝麻小事就会发怒。
    二、怎样识别乘客心理活动
    1、具备洞察乘客心理的能力。乘客的服务需求千奇百怪,关键是乘务员要了解乘客的真正心理。洞察乘客心理的能力是指通过对乘客情绪、语言、行为等方面的观察,把握乘客内心的真实想法,判断乘客心理状态的能力。
    2、通过乘客的表情和动作来判断其心理状态。乘客的心理状态,会通过一系列动作及表情显现出来。司乘人员有效把握乘客的真实想法,适当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在处理非常态乘务关系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过乘客谈吐时的语气、语速、声调、语言逻辑重音等来判断其心理状态。
    三、掌握心理,摸清规律,权变应对
    1、多观察,善倾听,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在观察乘客的时候,应迅速分析判断和采取相应的服务对策;要会倾听乘客的话语。倾听时,应目视对方,全神贯注,态度认真,忌东张西望或做一些无关的下意识的小动作,并适时地赞许点头或手势,使乘客确实感到乘务员的尊重和诚意。
    2、微笑服务,亲情服务。微笑服务应请字打头,尽量使用尊称,善于使用十字文明用语。如您好、谢谢、对不起等,让微笑充满车厢,把美好留给乘客。
    3、把“对”让给乘客。指在乘客不对、自己对时,司乘人员要有包容乘客过错的修养。让是自己把责任主动承担起来的让,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让。
    4、善权变应对。怎样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那就要用好权变方式,即面对不同的乘客,司乘人员要灵活机动、顺势而为、避重就轻、趋利避害,针对不同的乘客采用不同的办法。要掌握三个要点,即发挥语言艺术在服务中的神奇作用,少说抱怨话,多说宽容话,少说讽刺话,多说尊重话,少说拒绝话,多说关怀话;针对外地乘客、本地乘客、上班族、老人、小孩、孕妇、病残人士、少数民族等进行规范服务的同时采取更细心、更人性的服务;四心四多服务法,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即工作中对待老幼病残孕乘客要多一份爱心,对待需要帮助的乘客要多一份热心,对待不文明的乘客要多一份耐心,对待本职工作要多一份责任心,对待需要帮助的乘客多看一眼、多说一句、多帮一把、多走一步。
    四、总结摸索,锻炼提高,真诚服务
    做好服务工作,不仅要了解掌握乘客心理,还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提高司乘人员自身的心理素质,锻炼说话处事能力,具体有以下方面:
    1、开朗豁达、机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技巧,灵活运用可处理好乘务员与乘客在交往中可能出现的难题,缓和紧张局面,营造车厢文明、温馨、愉快的氛围。
    2、遇事不慌、沉着镇定。当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或问题时,要保持镇静,从容不迫,不惊慌失措,并且迅速地确定处理问题的对策。
    3、节制有序、恭敬有礼性。有些突发事件会让乘务人员受到委屈,要做到受辱不怒,即司乘人员面临急难无理时,不变脸不发火,沉着大度,能以妙语应粗话,用豁达胜愚昧,以文雅对无理,从而摆脱尴尬,化解矛盾。
    4、快速反应、思维敏捷。遇事要能迅速的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突发事件面前,乘务员要根据所发生事件的性质、特点、影响、趋势,快速应变并及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突发事件面前,司乘人员既要保证自身的安全,又要避免事态扩大,在自己不能解决和控制时,要及时报警和向总站报告,收集证明人联系方式等材料,以利于事件的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