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史为鉴、筑牢党的执政之基的几点思考

辽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卢俊秀


    公元前207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秦王朝暴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威振四海的秦朝帝国在仅仅维持了15年之后便被自己的臣民所推翻。西汉政治家贾谊在其《过秦论》中给出的结论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十分切中要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秦朝败亡的史实,对于今天我们党执政兴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纵观华夏上下5000年的历史,最能说明国家兴衰成败的朝代有许多,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秦朝。贾谊在《过秦论》中对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作了透彻的分析,对秦朝中后期的兴盛发展过程作了叙述性的概括。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写到秦始皇。贾谊在文中写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寥寥几笔便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盖世气魄,但同时也对其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百姓的史实予以真实的记录。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之后,本该削减税赋、恢复生产、休养生息,可他却增加税赋、征发徭役,修筑阿房宫、郦山墓等。同时,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废除先王的治世之道,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为了防止百姓造反,又不惜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和销毁兵器,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又委派优良的将领守卫着要害之处,安排信任的官吏和精锐的士卒盘问过往的行人。自此“始皇之心,日益骄固”,“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秦始皇满足于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再错而不加改变,给后世留下了遗患。秦二世没有总结父亲的经验教训,承袭父过,因循不改,对百姓更加残暴苛虐,以致祸上加祸,留给子婴的只有无可挽回的败局,终至国家败亡。
    秦朝亡国的教训是深刻的,它告诉我们,无论国家机器多么强大,为政者如果不能顺乎于天、安之于民,只顾满足于一己之私,不顾百姓的生死,这样的国家迟早是要灭亡的。
    秦朝亡国的教训还在于,关系国家存亡的关键不在外部,内因才是决定因素。杜牧对此写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说得已经很清楚了。
    二、昏聩甚于腐败
    总结中国漫长的历史,总有许多相似之处。鉴古及今,变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永远是道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提出了一系列惠及人民、惠及世界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思想和政策的实现需要稳定的环境,但是,必须看到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从国际上看,一些敌对势力对中国的发展羡慕嫉妒恨,打心眼里不愿看到中国的繁荣,处心积虑地要破坏这一局面。他们在中国的周边到处煽风点火,挑起事端,企图让中国陷入麻烦之中。同时,他们又把手伸向中国国内,对中国的港澳台政策、民族政策、热点问题极力歪曲,挑动对立。一些国内的不法分子和这些人遥相配合,互为依靠,企图破坏稳定,阻碍中国的发展。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同时,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对内实行改革调整,对外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如“一带一路”、建设两条丝绸之路经济带、成立金砖国家投资银行和亚投行等,这些战略性布局,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亚投行的建立,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垄断和利益关系,为我国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党的奋斗目标越宏伟、任务越艰巨,就越要讲规矩、守纪律,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一个声音,这是新形势、新任务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但是必须看到,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的一些基层组织无法适应。主要表现是:一些基层组织碌碌无为、甘于平庸,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软弱涣散,毫无战斗力可言;个别基层组织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只讲部门利益,不讲群众利益;部分基层组织有依靠思想,总认为大事有组织、有领导,怎么也轮不到我们操心;个别基层党组织不发挥与群众的桥梁作用,不深入研究,不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只知道讲大道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种耳聋眼花、糊里糊涂、不辩是非的无能行为,用昏聩无能来形容最贴切不过。
    这些表现损害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不仅无所作为,也会弱化斗志,日久天长就会脱离群众。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一旦脱离了群众,必然滋生形势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给贪污腐化提供了温床和土壤。从当前贪腐案件多发、高发的情况看,这些问题的发生和基层组织的软弱涣散有直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昏聩甚于腐败,是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源性症结所在。
    三、筑牢执政之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新形势下,党肩负着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才能繁荣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只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夯实党的群众基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实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发展目标。
    巩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联系。基层党组织具有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优势,党同群众的联系主要是基层组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章明确了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党的全部利益的核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组织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无论何时,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一切工作中的战斗力作用。党的领导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只有经济发展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取信于民,让人民信服。基层党组织在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就是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体现。基层党组织不论规模多大、人员多少,要想得到群众的支持,首先要成为群众的依靠,成为群众的主心骨、贴心人。因此,基础组织要发挥战斗力作用,就要靠近参与,靠前指挥。坚持实干惠民,实干兴邦,勇于担当,为民造福。根据基层组织面临的实际,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好经济发展改革调整这篇“大文章”,装满群众实惠的“小饭碗”。
    要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就像人每天都要洗脸一样,把作风建设融入到党的日常生活中,天天抓、常常抓、坚持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深入党心、民心,反映了人心向背。对基层组织的作风建设起到了长效作用,对改善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充实了内容,指明了方向,提升了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深化群众路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同时增强主动性、推动示范性、创新性,把握时机性,把活动不断坚持下去。
    基层党组织要在反腐倡廉工作上有所建树。基层党组织要在反腐败工作上同中央保持一致,把反腐败工作进行到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反腐败工作上由上至下一抓到底,展示了中央反腐败的坚强决心,保持了对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但是必须看到,党的基层组织才是反腐败的主战场。党的各级干部来自基层,基层干部的底子不过关,放到任何位置上都不会合格。如果说有问题的话,也一定是党的各级基层组织没有把好关。具体地看,就是监督警示工作没有做好,选人用人的苗子没有选好,学习教育没有抓好。坚持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基层党组织就是要在注重预防上下功夫,要在教育、监督、制约上下功夫。所谓功夫就是要常抓不懈,要经常做,甚至定期做。要当好敲钟和尚的角色,发现苗头就敲一下,不使其出现大问题,这样才能避免给党和人民群众造成损失。
    抓好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党内民主是组织的生命,只有在制度上落实好、坚持好,坚持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其中,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是抓好党内民主建设的关键。只有这样,搭建民主监督平台,创造民主监督的环境氛围才不会落空。落实基层党内民主监督的重点就是制度建设。同时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离不开上级的监督和引导,更离不开广大党员的重视和支持。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是目前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的紧迫任务。党员的权利不是谁给予的,这是党章从党员入党之日即赋予的。建立阳光政治、阳光政府,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根本上要从党内民主做起。没有监督、制约的组织和权力,就会脱离群众,不会长久。
    总结历史在于明示后人,就像杜牧说的那样,对于秦亡的教训,“秦人不睱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对于今时今日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哀前人之所不哀,鉴前人之所未鉴,才能在继往开来的征程中,永存谦虚慎独之心,永保艰苦奋斗之志,永续党民鱼水之情,早日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