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清种榛子发家,“真牛”

    编者按:今年6月24日,市委书记吴兰在东丰县调研时指出:“林业资源是最重要的发展资源,也是最重要的生态资源,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认真落实好国家的林业产业政策。同时,通过深层次开发,活化林业资源,发展新兴林业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在退耕还林中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以金红苹果闻名的东丰县小四平镇如今林下经济又添新家族——榛子产业初露端倪。这里种植的大果榛子可与铁岭的榛子相媲美。由此,奏响了我市发展榛子产业的序曲。

绿了山林  鼓了腰包

吴俊清种榛子发家,“真牛”

本报记者王君开

    东丰县小四平镇孤山村5组吴俊清父子种植的大榛子着实让吴家发了家。 金多智 本报记者 宋贵才 摄

    初秋的东丰县小四平镇,青山如黛,瓜果飘香。记者在小四平镇孤山村5组吴俊清的带领下,穿过茂密的青纱帐,在一处坡度平缓的半山坡上停下脚步。老吴手指着前方说,这就是我家的榛子园。顺着老吴指的方向望去,种着满山满眼榛子树的种植园给大山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挂满果实的榛子叶深绿而肥大,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据老吴介绍,这片榛子园有10亩地,栽种了1200株大果榛子树,虽然还没到盛果期,但一棵树也能打10斤果,市场价是每斤30元,一棵树的产值就是300多元,这个榛子园产的果今年就能卖30多万元。
    记者问老吴大果榛子的特点。老吴说:“大果榛子榛壳薄、仁大,出仁率高,与进口大榛子不相上下,榛子果和榛子仁大小是野生平榛的4倍,每亩产量是野生平榛的3倍还多,可以为榛子产品深加工企业批量生产榛子饮品、榛子酱等提供充足的原材料。”老吴自豪地说:“这个品种是6年前在黑龙江引进的,现在很多人都看好这个品种,我培育的榛苗供不应求,一株能卖到14元,去年卖苗就挣了将近30万元。今年大连普兰店在我这儿定了两万多株;辽宁西丰县一家公司正在和我商量引进榛苗的事儿,已经买走了两千多株苗。”
    说起老吴是咋琢磨上种榛子的话题,老吴说:“我这人愿意折腾。以前种过药材和人参,都是小打小闹,跟着别人后面跑,没啥起色。之后鼓捣种榛子,开始是迷迷糊糊地干,从辽宁引进了榛子,由于品种不抗寒,3年后都死了,赔得够呛。但我不服气,一定要整出个虎皮色儿。6年前,我从黑龙江引进了6年生的大果榛子,这下整对劲儿了,终于熬出头了。现在,我不仅能对榛子进行管护和病虫害防治,还会育苗,遇到啥技术问题都能自己处理,算是种植榛子的成手了。这两年收入不错,附近的乡亲有想种榛子的,我就帮着选苗和传授技术,已经有5户农民在我的带动下开始种植榛子了。都是屯里屯亲的,谁的腰包鼓了咱都打心眼里儿乐。” 
    告别老吴的时候,已将近中午。秋天的阳光照在身上感到格外温暖。秋风舞动榛叶,传来婆娑的声音,那山、那水、那人,像一幅水墨画,勾勒出一幅林下经济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