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沃野景色美 铺展乡村新画卷
青山沃野景色美 铺展乡村新画卷
——东辽县推进乡村振兴见闻
乡村振兴正当时,辽源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号角催人奋进!近日,记者来到东辽县部分乡村,强烈地感受到一股蓬勃奋发的生机活力正在迸发、一种振兴发展的新希望正在萌生,欣喜地看到一幅乡村振兴宏图正在渐次展开……
朝阳村“升级改造” 锦上添花
本报记者 李锋
走出安石镇小街,行不远即可看见一座上面写着“全国文明村·朝阳村”几个大字的高大门楼,进入门楼即是美丽的朝阳村。夏日的朝阳村格外美丽,平坦道路两边的树木在雨后的阳光下愈显葱茏苍翠;稻田里新种的秧苗随风摇曳、尽显生机;错落有致的房屋、姹紫嫣红的花,勾勒出了美丽和谐的乡村田园之美。
朝阳村作为远近知名的美丽乡村,无论你什么时候去,不仅都能感受到这个村的干净整洁,更能够感受到她的发展变化。刚一进村,在该村四组南侧一大片经过平整的土地上,推土机的轰鸣声和工人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据悉,这是朝阳村今年新增的50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项目建设现场。随着朝阳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来这里的游客与日俱增,高峰时日接待游客10000多人,停车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朝阳村马不停蹄地加快推进生态停车场建设步伐。在停车场项目建设现场的另一边,记者看到在该村四组西侧稻田地上已经架起了一段木栈道,一个由十几名工人组成的施工小团队正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施工团队负责人说:“这个木栈道全长470米。我们已经干了近一个月了,还有一周左右基本上就能完工。现在大家都在全力工作,争取早日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谈起升级改造行动,朝阳村党总支副书记吕春玲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结合朝阳村发展实际,我们正在按照规划对村子进行改造升级,游客服务接待中心、安石小街北侧至朝阳村建设餐饮一条街、四组西侧稻田地建设470米木栈道、四组南侧建设50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等项目都是今年新增项目,目前都在加紧进行当中……”
朝阳村天天有变化、日日有新貌。一个月以后,当这些升级改造项目陆续完成,游客进村沿着稻田上的木栈道,欣赏造型别致的稻田画,看一看朝阳村的美丽风貌,再去餐饮一条街品一品美食,肯定是相当惬意。
合作结硕果 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李锋
记者在中科院辽河源农业生态研究与示范基地玉木耳培植大棚内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着挂菌包。玉木耳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新品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除了玉木耳培植大棚,中科院辽河源农业生态研究与示范基地的其他大棚内也都种植了不少农作物和果树。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联合建立中科院辽河源生态农业研究与示范基地,基地示范展示的良种、技术模式等先进现代生态农业创新技术,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兴旺的强大引擎,为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同时,基地根据东北地区气候、耕地土质、湿度等开展良种基因培育和优良种子选育,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选育适合东北地区的大豆、玉米、高粱、小麦等良种。深入实施粮豆轮作、坡地等高耕种、免耕播种、休耕播种、田间间种等耕作方式,创造了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新发展模式。构建了覆盖作物减肥控药种植模式和生态农业面源污染拦截与净化生态沟渠模式,解决了流域面源污染源分散、空间变异大、总体治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了减药30%、节肥50%的效果,使流域面源污染负荷减少24%,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与技术支撑。
到英武村领略“异域风情”
本报记者 李锋
在东辽县辽河源镇英武村,有一处展现异域风情和文化的建筑群吸引了很多人关注的目光,这一片建筑群就是东北地区唯一以德国风情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田雨·德国风情小镇项目。走进园区,记者看到不少工人正在忙碌着……据悉,当下,园区整体绿化工程已经完成总量的70%,城堡主体、广场、德式民宿区、采摘园已完成建设,预计7月中旬完成整体施工。
该项目是德国文化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以旅游吸引流量,从而带动农产品销售。通过科学规划旅游线路串联辽河源头(生态风光)——百年梨树沟(田园赏花)——“神树阁”(民俗文化)——德国风情小镇(异域风情)——东辽民俗手工艺馆(民俗工坊)多个景点,利用旅游项目的线下流量拉动农产品销售、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全面运营后,可直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转换经济结构、扩大第三产业与就业。按照产业化规模,预计可直接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人数300人以上,间接解决农民就业人数达1000人以上。
乡村生态好 山乡换新颜
本报记者 李锋 田美琦
伴随着东辽河流域治理进程的不断推进,东辽河源头的生态环境年年向好,也让东辽河源头所在地辽河源镇安北村的“颜值”年年都有新提升。
现在,当来到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的安北村,你可以看见村里道路平坦,房屋有序地分列道路两旁,还有十几家干净整洁且装修别致的民宿……站在村里远望,远山的树木青翠欲滴,让人流连忘返。在村口,时不时进来一辆车搭载着游客进村。踏上贯穿树林的观景木栈道,你会发现络绎不绝的游人。
安北村如今的美丽和热闹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经的安北村。以前,毁林开荒、滥砍盗伐、养殖粪污等行为严重破坏了东辽河源头的生态系统,致使水质下降、水体污染、水源枯竭。那时候的安北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态环境也不好,很少有人来这里。据村民说,那时候农民卖粮都困难,外人不想来收,农民自己得想办法把粮食卖出去。
自从我市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治河必治水、治水先治源”、把源头治理上升到战略层面、按照国家自然公园标准打造后,东辽河源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原真性逐步恢复,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局面。目前,源头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体以上。
东辽河源头生态变好了,不仅安北村“颜值”越来越高了,而且安北村村民也跟着受益了。通过打造精品民宿、建设登山步道、保护百年梨树、核心区种养殖退出等举措,建设完整的休闲生态体系,形成源头旅游的特色优势。现在有不少村民参与民宿经营、发展林果经济、种植寒葱和梨等特色产品,进一步延伸休闲旅游产业链,实现由吃“种养殖饭”向“生态饭”的转变。2021年,安北村村民收入实现增长20%。
辽河源镇千余户农民享受“吉米”的“飘香”
本报记者 李锋 陈博琳
东辽县辽河源镇辽河村3组村民于厚芹说:“以前我家的稻田自己种时,每亩最多能剩800块钱,而土地流转给吉米飘香生态农业公司经营后,每亩最少净剩1000元,地不种比种还合适。”吉米飘香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王鲁说:“在辽河源镇像于厚芹这样把稻田流转给我们公司经营的农户已达1800多户。”
王鲁说:“绿色有机是农业的发展方向,而各家各户分散经营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最大障碍。我们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形成规模化经营,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提高附加值,可以实现公司、农户双赢。” 2014年,吉米飘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辽河源镇辽河水库灌区水稻种植面积大、集中连片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始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广泛流转农民稻田种植绿色有机水稻。目前,公司已流转村民土地15000亩,种植水稻7800亩。流转农民土地后,公司为打造“吉米飘香”品牌,应用稻田排水控污技术、暗渠排水系统、自然压力节约型给水系统、设定水位自动控制水量自动给排水系统等国际先进稻田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同时,吉米飘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绿色有机标准种植水稻,先后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并打开了全国市场,每市斤绿色大米最低价在4元以上,远远高出普通大米的价格。产品附加值高、效益好,保证把收益分享给土地流转的农户,实现了农户不种地比种地效益还好的良好效果。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发展有机绿色农业,不仅能够保护好黑土地、让土地状态逐年向好,而且还让那些流转土地的农户在得到流转收益的同时,又能腾岀身做其他工作另挣一份钱,农户非常高兴。
兴建“托牛所” 村民乐开怀
大度村村民上楼不耽误养牛
本报记者 陈博琳
一般农户养牛都得是家住平房才行,而东辽县金州乡大度村村民董喜有和李昌元家住楼房却不耽误养牛,这是该村兴建的“托牛所”为他们住楼养牛创造了条件。
2017年,在扶贫攻坚中,大度村党支部争取到了40万元的扶贫资金,购买了30头基础母牛,办起了村办养牛场为贫困户分红。在这期间,养牛场为4户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代养了8头牛,使这4户贫困户当年就脱了贫。有的村民也动起了让村办养牛场代养的心思。因为养牛房前屋后没有建牛舍的地儿不行;养多了本钱太大,一般条件投不起;养少了还得搭个人,成本就上来了;技术不过关,防疫上有风险。让村办养牛场代养,想养牛的许多难事全都解决了。这也让村党支部认识到,兴建“托牛所”这种“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成功模式,可以扩大规模、加以复制。去年6月,大度村党支部成立了红船养殖专业合作社,旨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党员、村民可以用资金入股,也可以直接用牛入股分红。
红船养殖专业合作社规划分三期建设3栋标准化养牛舍,可达到养牛1000头的规模。目前,一期2000多平方米标准化养牛场建设完毕,已有32户村民入股、养牛115头。养牛场采取统一牛种、统一饲料、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保险、统一销售模式,农户定期交饲料钱。规模化饲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按目前市场行情计算,10个月为一个饲养周期,每头牛可获纯利780元,每户收入3000元。
各家各户想养牛,不受场地限制,环保问题也不用考虑,缺人手也不是事儿,效益好还没风险,村民们可乐坏了。董喜有家搬进了“农民新村”上了楼,除了“托牛所”里有11头牛外,他还当上了饲养员,又赚一份工钱。目前,由于首栋养牛场所需设备还没到位,饲养量受到限制,好多村民也想入股,只能排号等着。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
特别鸣谢东辽县委宣传部对本次采访活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