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辽源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张玉广

    今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保护地球,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空间是当前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责任,也是唯一选择。近年来,辽源市依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和合理开发利用,带动了社会、生态、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打造辽源转型升级新名片
    加快资源转型、恢复生态环境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两大主题。我市经历近百年的煤炭资源开采,遗留大小不等的地下采空区,总面积达18.95平方公里。形成大面积地面塌陷,积水湖星罗棋布,煤矸石堆积如山,压占大量土地资源,破坏自然生态景观。地面塌陷破坏了房屋、道路、城市基础设施等。矿区内残砖碎瓦、断桥盲路随处可见,已经严重危害经济建设与矿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这个大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申请并实施了辽源煤矿灯塔地面塌陷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辽源煤矿太信至西孟塌陷区治理项目和辽源市东采砂场区至老五坑及周边地区治理项目。合计申请国家财政资金2.045亿元,对采煤沉陷区内410公顷矿山废弃土地开展生物工程治理。同时,我市于2010年申请了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并和湿地公园建设相融合,打造辽源矿山湿地公园新模式。通过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维护和提升手段,对辽源采煤沉陷区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和废弃土地再利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将辽源采煤沉陷区治理成以山、水、林、居为特征,植被覆盖率高、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环境稳定的生态示范区,成为矿区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也为我市提供了新的旅游资源,促进我市旅游事业的发展,为辽源经济转型升级打造一张新的名片。
    二、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国土资源使用空间
    辽源因煤而立市,同时也由于煤炭开采形成的大面积地下采空区限制了城区的发展空间,在4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中,43%是采煤沉陷区。通过对采煤沉陷区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工程,可复垦农用地157.52公顷,林地14.06公顷。辽源地处低山丘陵区,可利用土地匮乏。我市通过对周围低丘缓坡山地采用集约利用综合开发的方式造地增地。辽源砂子山是辽源矿务局井下回填巷道采砂用地,面积达35公顷,通过整理改造后,玉圭园投资有限公司利用其山地地貌特征建设全国第一的大型室内水上乐园。辽源开发区有一处荒废水库区域,通过开展对东侧低丘采挖整合对西侧水库回填的综合工程,造地增地10公顷,回填平整土地30多公顷。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向空间要地。我市东北袜业园新建工程项目,设计建设单体12层并带有地下室的标准化厂房10栋,容积率达4.6%,形成了工业用地立体开发新模式。市国土资源局还探索制定了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基准地价标准,为地下空间的交易提供价格依据,保护了地下空间土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促进了土地利用向地下发展的新格局。
    三、依托科技创新,提高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我市矿产资源品种少、规模小,优势矿产不突出,解决矿产资源持续保障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辽源矿务局西安煤矿于1955年建成投产,经历47年开采后,到2002年底矿区内的可采资源储量仅剩余136.6万吨,原始煤炭资源已殆尽,矿山宣告破产。矿山破产后,为了解决安置剩余职工,以及响应国家对残余的矿产资源实行节约利用的政策,于2003年重新组建成立了西安煤业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利用现有巷道和设备查找、利用残煤资源,实施残煤开采。到2013年底,共获残煤资源3900万吨,这等同于又新探明出一个可采储量近4000万吨的井田。但由于残煤开采造成大量矸石的混入,煤炭质量不稳定,有的矸石率甚至超过50%。为解决这一难题,西安煤业公司又先后投资4000万元建设两个选煤厂,采用了重介旋流洗煤的先进工艺和装备,使采出的低品位的残煤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利用。由于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措施,西安煤业公司煤炭的实际回收率已经达到矿井原始资源储量的92%以上,比设计的75%资源回收率提高了17个百分点,多采出煤炭1635万吨。延长了资源枯竭矿井的服务年限,缓解了辽源煤矿接替资源紧张的局面。2012年4月,西安煤业公司被国土资源部授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优秀矿山企业称号,获得了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奖励资金2000万元。水泥生产是我市一大支柱产业,但我市的水泥用石灰岩资源勘探程度低、质量不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辽源渭津金刚水泥有限公司不断通过技术改造、调整原料配比和生产工艺,开发了适应低品位矿石原料的生产线,按照国家水泥用石灰岩工业指标,水泥用石灰岩的氧化钙含量不能低于48%,通过技术改造的生产线可利用矿石的氧化钙含量可低至44%,配比率可达到30%。有效解决了低品位矿石的综合利用难题,提高了水泥用石灰岩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持续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