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部署

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部署
宁洋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如果说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法治的认识达到了空前高度,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一系列法治建设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那么,全力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则是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第一,设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依法治国顶层设计。十八大以来,法治形式、法治方式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的职能,起到更加基础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不仅是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深刻总结,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法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党的领导是中国法治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重要保障,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具有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紧扎制度笼子,要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善加强了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保障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实现有机统一。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十分广泛,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需要全面而缜密的统筹。此外,我国具有经济社会发展不统一、地域差异大等特征,在法治建设方面也存在推进力度不一、成效参差不齐等显著问题,尚未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体化态势。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成立必将在整体谋篇、设计上提出全局性战略及举措,并对改革过程及成效进行监督落实,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从而有力推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追求,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体进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站位更高并从整体视角出发,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形成合力,为依法治国方略“谋大局、把方向”。
    第二,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地位。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制定的根本大法。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追究和纠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是法治监督最根本的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推进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化指明了方向。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树立和维护宪法根本大法的地位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如果宪法只是被束之高阁,就不能充分发挥其根本大法的作用。落实宪法的权威,其核心就是要将宪法适用于司法审查中,以体现其权威和生命力。
    第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守公平正义底线。公正司法是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张居正的名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来强调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重要意义。面对我国在执法、司法关节,人民群众意见还比较多,社会各界反映还比较大的现状,党始终强调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与人民的内心拥护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关系。司法公正对社会风气和人心凝聚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是社会正气的象征,代表着党的主张、代表着人民的权力;司法不公则对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甚至引起人心混乱、社会失范。广大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法律、是否真正认同司法结果,直接与司法的公正有关。人民的权益要靠法律保障,而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第四,制定《国家监察法》,构建一体化法律监督体系。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行政权、司法权也不例外。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离不开对法治监督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就已经提出,要重点构建“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并强调要从健全宪法监督,明确立法边界及民主立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以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实效。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增强监督合力。
    此外,十九大报告还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列为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等一系列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重要部署,为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目标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具体路径。
    作者单位:辽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