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土地保护和“三百工程”建设
黑土地保护和“三百工程”建设
郭立军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最宝贵财富之一。因为广袤的黑土资源,东北地区成为共和国名副其实的粮仓和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把黑土地比喻为“耕地里大熊猫”,既是对黑土资源深深地挚爱,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考量。因此,我们必须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东北黑土地,让黑土地真正成为中国人的饭碗。
黑土地是土壤层级中的高端形态,是生态圈和物种多样性的最重要的基质。黑土地对人类、自然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黑土地不仅是东北的财富,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财富。保护黑土地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对未来生存发展的贡献。
黑土地是地质条件漫长进化,多种自然、生态条件(山水林田湖草)综合作用的结果。东北黑土地的形成大约需要几万年的时间。东北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系统因为能量转换、能量流动和能量储蓄,最终形成了东北最有影响力的名片——土壤能量池——东北黑土地。
东北黑土地的开发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一个世纪以来,从清朝末年招募垦荒到现在,东北地区人口陡增、城市扩张、掠夺性耕种和化学农业的施行,如此等等,东北的黑土资源总量在减少、地力在变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东北黑土地退化的形势十分严峻,物理退化、化学退化和生物退化正在叠加。专家警示,如果不采取得力措施,五十年以后,黑土地将在东北消失。
保护黑土地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各地也结合当地的实际提出并实施许多保护黑土地的措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其中,受到习总书记肯定的“梨树模式”就是经过实践检验效果显著的黑土地保护的典型。“梨树模式”就是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实行秸秆覆盖和秸秆还田的机械化免耕播种的专业技术。秸秆覆盖,秸秆还田,免耕播种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地控制土壤的风蚀、水蚀最终达到减少黑土地有机质流失的目的。
“梨树模式”是平原地区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成果。辽源作为丘陵地区如何保护黑土地?破解这个问题,核心是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在学习和借鉴“梨树模式”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知行合一。
知是良知。行是基于良知的践行。
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黑土地就是大熊猫。十九大把生态文明摆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五位一体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生态友好是保护黑土地的首要,没有生态空间就没有生活空间,就没有生产空间。保护辽河的生态环境一定要从源头抓起。黑土地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完成这项任务除了我们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外,还要承担许多压力、许多风险!
辽源是长白山余脉,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辽源的地理地貌可以形象地概括成“五山一水四分田”。没有绿水青山,辽源就不会有万顷良田。保护黑土资源,辽源必须贯彻落实《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和《吉林省辽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18-2035)》,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实施三百工程,做活田水林三篇文章。辽源的实践表明:
造林工程让山更绿;
流域治理让水更清;
良田建设让土更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