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创新履职求作为

人大监督:创新履职求作为
——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围绕中心工作履行监督职责
本报记者 于蕾


    如何依法行使好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监督职权,不仅要选准监督的重点,更要注重监督的实效。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围绕推动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抓监督、围绕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抓监督、围绕法治辽源建设抓监督,扎实履行监督职责,抓重点、求实效,选角度、强力度,在推动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在推动发展上求作为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主题。
    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经济工作的监督,把监督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为深化改革增添动力。
    紧扣高质量发展,组织经济工作专业人士每个季度对全市经济运行状况进行一次调度分析;连续3年对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专项视察;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落实减税降费措施等重点工作开展监督,听取和审议市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推动落实“六稳”“六保”措施,积极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健康发展建言献策。2018年,针对南部新城开发建设中存在的诸多实际困难,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对南部新城及职教园区建设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选准开发建设切入点、完善职教园区入驻后运营机制等建议报送市委。
    紧扣优化营商环境,2018年,对全市“只跑一次”改革工作开展专题调研;2019年,听取审议并票决了市政府工程项目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就2019年新上项目行政审批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展了专题询问;今年4月,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市人大常委会组成4个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两县两区和经济开发区对《吉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开展工作监督,强调要加快推进市委“五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大我市营商环境整治力度,重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等问题,加强与省内产业供应链的衔接,全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充分认识我市经济结构固有矛盾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叠加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影响,积极深入重点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2019年,针对金融部门无缝对接续贷业务审批程序繁琐、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高融资难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政府部门、银行和企业三方召开小微企业续贷座谈会,围绕推动无缝对接续贷业务开展座谈交流,形成并向市委报送了有关建议。
    今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的辽源市广而洁消毒剂有限公司,曾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公司生产经营一度陷入困境。2018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政法机关加强企业产权司法行政保护、激发企业家精神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多方论证该企业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积极协调、督促司法机关认真落实中央和“两高一部”有关配套文件精神,推动法院出台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使广而洁等一批“双停”企业的涉法涉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今年新冠疫情防控物资紧缺的紧要时刻,广而洁公司克服困难、肩负责任,以“硬核”复工保生产、保供应,为全国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三大攻坚上求作为


    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新时代赋予各级人大的新使命。
    围绕污染防治攻坚,市人大常委会连续20年对杨木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开展监督,听取并票决市政府对监督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持续跟踪问效。
    从2018年开始,每年都听取市政府关于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听取审议市政府落实《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方案》情况的报告,开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辽源市杨木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对仙人河河道清淤工程和杨木水库水源地环境综合治理、百万亩造林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燃煤锅炉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紧盯中央督察组关于辽河流域污染反馈问题推动全面整改。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在2019年对仙人河河道清淤工程调研过程中,常委会领导带领调研组不顾河床泥泞,从工程起点田家炳中学,一路徒步到终点河滨桥河口,用了两个半天时间,对全程6600米河道进行实地踏查,详细了解河道清淤、污泥处置、客土回填等情况,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围绕脱贫攻坚,市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对全市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三查(察)”,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专项工作报告。2018年,还围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农村低保、技能培训、扶贫资金使用、农村饮水安全等9个问题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专题询问,督促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推动实现精准扶贫目标。此外,还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后对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全程农业机械化及土地集中流转、农村水利项目建设及农业节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认真做好扶贫联系点帮扶工作,协调包保部门深入贫困村实地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除听取审议计划、预算、决算、审计工作报告外,2018年,对我市政府性债务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严格控制债务总量,妥善化解债务存量,提高债务资金使用绩效等建议,转交政府研究落实。2019年,以市委文件印发了《关于辽源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暂行办法》,要求市政府每年向常委会报告一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研究制定了《关于举借政府性债务审批程序的规定》,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做好政府债务限额审批等工作。委托审计部门对部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使用、水利项目建设资金预算绩效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督促加强计划和预算管理。


    在改善民生上求作为


    老百姓关心什么,人大就重点监督什么。
    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作为监督工作的风向标,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监督建议、常委会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等方式,广泛征集民意诉求,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
    回应城市管理热点,先后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占道经商整治、城市管理综合整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等专项工作报告,对市区公厕建设、居民养犬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督促强化城市管理“治乱”措施,推动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环境卫生、占道经商、老旧小区改造等难题。
    2019年,针对部分群众对我市雨污分流改造和道路维修导致出行不便产生不理解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担当、合力攻坚,充分利用“三走进”平台,组织80余名代表走进城区全部28个社区和3个乡(镇)开展“进社区、讲市情、听民意”活动,为居民解读全市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安排计划,加深了解,消除误解,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同时,针对市实验中学和第五中学门前交通拥堵问题,召开了有关部门专题座谈会,并形成路网规划改造建议报送市委。
    立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学前教育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对市政府落实常委会审议意见情况开展跟踪监督,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的可行性、整顿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推动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针对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居民就业匹配度低的问题,听取和审议了职业教育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和票决评议,推动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高度关注健康辽源建设,对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2018年,结合排查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对全市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药品管理法和吉林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及市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推动落实食品药品最严监管措施。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大常委会以最坚决的态度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职能优势,迅速组织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各级人大代表,全力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助力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常委会先后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市委常委会议精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致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倡议书》,以网络投票的方式及时作出了《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常委会领导多次深入到泊林小镇和东升村等疫情发生区,调研督导疫情防控等工作,多次带队深入发热门诊、集中隔离点,对全市疫情防控和卫生事业发展、学校开学防疫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对《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事件应急条例》等9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全市27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主动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形成众志成城之势,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常委会积极响应市委号召,先后抽调3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协助包保的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为疫情防控捐款。


    在法治建设上求作为


    法治关乎社会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
    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打赢扫黑除恶这场重大的政治战役开展监督。2018年,中央作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策部署之后,市人大常委会立即调整年度监督计划,将扫黑除恶工作列为常委会监督工作的重点,并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该项工作开展专项视察。2019年,再次对该项工作开展专项视察,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和法、检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和票决评议,强调要在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工作合力、健全长效机制、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持续加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延伸。
    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提高司法公信力,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七五”普法工作报告,并对政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情况开展票决评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法院关于案件执行工作和司法队伍建设工作的专项报告,开展了《民事诉讼法》执法检查。围绕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法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反家庭暴力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督促“一府两院”严格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着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为了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开展检查,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我市民族村发展不平衡、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打造民族特色品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谐发展。此外,还围绕《吉林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吉林省少数民族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归侨侨眷保护、民族村扶贫、散居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保障等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在改革创新上求作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几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推进人大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创新,在完善监督机制上研究办法。2017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以市委文件印发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意见》《关于辽源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修订完善了《常委会议事规则》《常委会党组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工作规范》《市人大机关信访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规范,不断完善监督工作的制度机制,充分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
    创新,在注重能力建设上创造条件。积极落实机构改革任务,于2019年组建了社会建设委员会,配备了工作力量。注重优化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专业结构,让更多的“专业人”研究“专业事”,提高专委会工作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先后招录4名研究生到常委会办事机构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工作,提高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水平。为解决机关干部人手不够、交流不畅、动力不足问题,对机关科级及以下干部探索实行了“一人双岗”工作模式,每名科级以下干部同时兼任两个委室的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友好城市这个平台,加强与浙江绍兴人大、新疆哈巴河人大的合作交流,与绍兴市人大签署对口友好合作框架协议,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创新干部培训方式,在积极参加全国人大和省人大培训活动的基础上,开设了“人大讲坛”,设立“理论讲坛”“法律讲坛”“局长讲坛”“代表讲坛”等栏目,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代表、人大代表做客讲坛,讲授相关的专业理论、业务知识与国内外产业发展动态,既监督了政府部门工作,又促进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更新知识、开阔视野,目前已举办各类讲坛9期,收效良好。
    创新,以监督组合拳增强实效。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项视察、专题调研、专题询问、票决评议等监督手段,主打“视察+审议+询问+票决”的组合方式,增强监督实效。2017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采取这种组合方式,分别对脱贫攻坚、扫黑除恶、营商环境、东辽河污染治理等8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监督,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创新,在强化结果运用上推进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多渠道反馈通报监督工作情况,以《人大调研报告汇编》的方式,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每年的“三查(察)”报告汇编成册,报送给市委,同时抄送“一府一委两院”。常委会每次开展票决评议的结果都及时向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反馈,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将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体系。通过上述措施,增强“一府一委两院”及其部门对人大监督的重视程度,推动工作开展。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站在新的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紧紧把握“把准方向、改进方式、提高能力、跟踪问效”四个关键环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力推进人大工作创新发展,为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