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上品评弹

苏州河上品评弹
 周晶岐


  明月初上,苏州河水面波光粼粼,古色古香的街灯,在河畔一字排开,又随着河的走向,弯曲、远去。
  风很轻,拂在脸上,湿漉漉的,细腻温软得像婴儿的手指。高高低低的花丛和柳丝在月光下轻轻摆动,把自己的倩影投射在地上、墙上和画廊里。远处渔火点点,给这寂静的苏州河平添了几分生气。
  穿过曲曲折折的画廊,我和游客们登上了苏州河的游船。船不大,除了船头船尾的工作人员,只能乘30多人。听说游船上安排了评弹表演,我的兴致更浓了。以前听过评弹,那轻清、柔美的吴侬软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能在苏州河上,趁月明风轻,伴着两岸美景欣赏评弹,真是美妙。
  船,缓缓前行。我用心品味江南的夜色,江南的气息。游船过了外白渡桥,过了邮政博物馆,又过了弄堂。苏州河北岸还有很多弄堂,有些正在被拆除,想必不久以后它们将全部消失。这些弄堂不同于人们印象里的石库门、新式里弄等,它们布局是杂乱的,有点像北京胡同。
  就在我思索之时,从游船驾驶舱小屋的那扇低低的小门里,辗转出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我在前排,离她很近,那淡淡的清香直扑鼻翼。我认真地看了她几眼,谁能对美熟视无睹呢?她显然是精心化了妆的,黛眉、凤眼,白嫩的脸颊上隐露出几分微红。她身穿一袭立领的湖蓝色旗袍,怀抱一个古色古香的琵琶,向前两步,微微俯身向大家施礼,然后坐下来,调了几下琴弦,又弹了个引子,微微一笑,顿开歌喉: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不过是苏州城一座普通的桥梁,1200多年前,偶尔在此停舟夜泊的张继,写出一首28字的诗篇,让这座桥出了名,一首不朽的姑苏咏唱也跨越千年时空。
  这首28个字的诗,她弹唱了有十多分钟。那地道的吴侬软语,那拖腔、那音调,那纯正的雅味,着实让我欢喜。年轻、靓丽的女人操着这温软、清丽的吴侬软语,吟唱着张继的这首家喻户晓的名诗,愈加觉得她魅力十足。
  她又唱《蠡园天赋》,这是评弹高手蔡小华的名段。琵琶声声,清脆、伶俐,如清泉叮咚;歌声轻柔、美妙,尽是燕语莺声。也许,这是我听到的最动听的音乐吧。她的说、噱、弹、唱,分寸掌握精到,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仅凭发音,感觉像是在听一首好听的外文歌,虽然有些歌词我听不太懂,但那温柔的语调,时快时慢的节奏、语音,娇柔、轻雅,如一泓清泉,徐徐通过你的耳朵,流进你的心中,有一种浑然欲醉的感觉。
  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系评话和弹词的总称,起源于风景秀丽的苏州,约有400年历史,被誉为江南奇葩。它以轻便灵活的形式、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传神的说表、引人入胜的内容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之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在美丽的南国这条美丽的河上,伴着两岸的静谧,于美妙的夜色、佳景中,品味着这雅得不能再雅的苏州评弹,岂不是三生有幸。
  陶然间,竟不知身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