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之风育桃李
文明之风育桃李
本报记者 陈博琳
市教育局组织师生志愿者清理“辽源青年林”广场卫生 本报记者 王彦雨 摄
走在辽源的各大中小学校园里,阳光从两旁的教学楼间洒出,照在学生的身上,就好似他们光明的未来,每一个稚气未脱的脸庞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笑容,教师们的身上也散发出一种向上而又温暖的气息;食堂里,学生们安静文明地用餐,“无声食堂”折射出的是市教育局全方位开展文明创建的成果。
近年来,市教育局按照省、市文明办关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总体要求,以强化服务职能为根本,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中心内容,以提升教职工文明程度为工作重点,把创建活动延伸到师生员工,使每一名师生都成为创建活动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在“全国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市教育局先后通过开展公益广告创作、文化衫大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中华魂”主题征文等活动,提高群众参与热度。通过组织机关干部参与“城市提挡升级、青年志愿先行”“创新促转型、建功十三五”等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机关干部和青年志愿者“爱我辽源、建设辽源”的工作热情。
市教育局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党委中心组季度学习、全体党员周学习制度,突出学习教育针对性,在学深悟透上发力。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版)》,组织开展学习研讨12次,班子成员为机关同志讲党课20节、道德讲堂授课4节,教师参与的创建热潮持续高涨,将无形的意识逐渐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全系统形成了崇尚文明、维护文明、追求文明的良好局面。
不仅如此,市教育局还采取专家授课、培训参观、“一把手”工程等方式,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党纪政纪、法律法规、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学习。
同时,通过开展“最美家庭”创建活动、“清廉家风故事”评选活动和“清廉家风”主题征文等活动,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倡导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经常性公益环保、敬老助残、爱心助学等志愿服务,志愿服务达216次之多,特别是志愿者队伍先后组织医疗保健知识和体检活动到社区活动、志愿者走近残障儿童,深入特殊教育学校,寓宣传于服务之中,更是赢得社会广泛称赞。
“一切为了学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多年来,市教育局始终遵循这一理念,积极打造具有符合我市特色和项目特点的创建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仅局直38家单位就有“全国文明单位”1家、“省级文明单位”6家、“市级文明单位”8家。截至目前,市教育局先后荣获“吉林省文明单位”“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吉林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等27项荣誉。其中,国家级荣誉2项、省级荣誉10项。
初春时节,一派生机。市教育局文明创建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纷呈,一项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宛如一盏盏指路明灯,带领着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以更加饱满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