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敬佩的“地下工作者”

让人敬佩的“地下工作者”
——记市水务集团供排水维护服务公司排水维护队队长白玉晶
本报记者 陈博琳

 

    在你我的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戴着“防毒面具”,工作在这个城市的地下,整天同淤泥、污水、垃圾打交道,确保城市的“消化系统”畅通。他们,就是从事排水清掏工作的清掏工。
    在辽源纵横交错、长达200公里的污水管道维护中,有32位清掏工人不分昼夜地维护着管网的运行,市水务集团供排水维护服务公司的白玉晶就是其中一位。整整二十年的清掏生涯,辽源市排水管网由最初的79公里延伸到现在的200公里,长度的延伸不仅见证着辽源的城市发展,也见证了白玉晶的成长轨迹。近年来,她先后被授予辽源市“五一劳动奖章”、辽源市2015年度“辽源好人”、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排水维护队现有职工32人,由于女同志多,所以又叫“三八红旗班”。别看女同志居多,她们负责的可是覆盖我市200公里的主要巷路、支路的排水管网及5000多座雨水井、3000多座检查井的维护、维修工作。白玉晶作为排水维护队的队长,带领着维护队全体职工不分春夏秋冬、不分昼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与下水井为伍、以污泥浊水相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白玉晶是我的老同事了,我们在一起摸爬滚打很多年了,工作中无论谁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帮助,给我们带了个好头儿。”同事王晓煜如此评价她。白玉晶用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用追逐梦想的实干精神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春天,白玉晶和同事们穿着靴子、拿着二尺钩,踩着半截河里的污泥、垃圾,闻着腥臭混杂的气味儿,躲避着半截河上业主们随时倾倒下来的污水、排放的粪便,从胶合板桥下的半截河一个出水口一个出水口地清掏,其中的滋味我们根本无法感同身受。
    冬天,室外温度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每逢遇到上水管线断裂,导致自来水顺势流向路面、形成冰面的时候,为防止冰路对行人、车辆的安全造成威胁,白玉晶与同事们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寒风凛冽,行人戴着帽子、口罩,穿着厚厚的棉服,而清掏工人们一个个却大汗淋漓,头发上的气雾凝结成霜,个个都“两鬓斑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加强对弃管楼的管理,解决百姓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对弃管楼的上下水进行彻底改造。白玉晶带领的排水维护队承担下水改造任务,在对盛达开发等楼实施排水改造过程中,她们清掏出户井、化粪池,但由于多年来排水不通,出户井被百姓私接成化粪池,一勺一勺掏上来的皆是臭气熏天的粪便。因为是旧楼改造,地下障碍多,所以无法动用机械,只能靠人工挖掘。旧管找到时,白玉晶第一个下到化粪池,按照管对应的位置砸窟窿重新接管,砸混凝土管溅起的粪水喷得她满脸都是。维护队用了13天的时间改造了17栋楼,“管道通了,老百姓心中的疙瘩就解开了。”白玉晶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从一线清掏工,到核算员,后担任队长,职业角色在转变,但白玉晶身上共产党员的精神却一直没变。白玉晶是一位平凡的女性,为人妻为人母,面对家庭,她会内疚;但面对工作,她把青春和汗水都无私地奉献给了排水事业,用20年的时间诠释了无怨无悔的内涵所在。巾帼不让须眉。白玉晶用踏实肯干的行动守护着胸前那颗闪闪发光的党徽和“为人民服务”的庄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