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民的“英雄”壮举
本报记者 于蕾
《辽源日报》——影响辽源每一天。这样的“影响”体现在让百姓读懂市委、市政府努力改善民生的动作上,体现在我们对平凡人道德品质的关注上,体现在对一些部门和单位职能缺位、作为乏力的新闻监督上……我们感恩新闻赋予我们这样的责任,感恩各部门、各单位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恩读者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时值年终岁末,本报特推出“新闻回声”专栏,以感恩的心态,梳理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同时也激励和鞭策我们继续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去记录、去更好地影响辽源每一天。
——题记
8月14日下午,一场强降雨侵袭辽源,导致部分乡镇小河水位上涨,水漫路面。20:40分左右,家住龙山区工农乡安国村一组的村民尹志富和妻子马古云在自家察看雨情时,发现一辆面包车被水卷入了他家大墙外的小河沟内,危急关头,尹志富与刚做完肾移植手术仅3个月的老伴儿和儿子,冒雨徒手拆掉了自家院墙上覆盖的石棉瓦,用锤子把院墙顶端砸开了一个直径约一米的缺口,就在这短短的20分钟内,尹志富一家三口用一根4米长的麻绳挽救了10位陌生人的生命。
8月15日,《吉林日报》、《辽源日报》、辽源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前往尹志富家中进行采访,对危急关头舍命救人的这一善举进行了报道。
8月19日下午,市委书记吴兰在市领导薛金安、刘伟、刘立新的陪同下,来到尹志富家中,亲切看望了见义勇为的一家三口人。
吴兰感动于尹志富一家人的非凡举动,她动情地说:“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在绝望无助的10条生命面前,你们一家三口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命安全,伸出援手挽救了他们,非常了不起。10条生命关系到10个家庭,10条生命关系到太多人的幸福,你们的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心、爱心,你们用行动演绎了人间大爱,对辽源的广大干部群众来说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鞭策。”
8月23日,《人民日报》6版刊发记者孟海鹰采写的报道《20分钟 勇救10人》,向全国人民讲述了发生在安国村村民尹志富一家三口身上的感人故事。
8月26日,《辽源日报》头版刊发了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作出“全市农村干部群众开展向尹志富一家学习活动”的决定。
善人善举 高山仰止
本报声音
三口之家、20分钟、一根麻绳、10条生命,演绎了一段发生在普通农民家庭中不平凡的故事。
危急关头,尹志富一家人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英雄品质,让我们敬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还处在术后恢复期的马古云和儿子却选择了承担生命的危险而救助陌生人,这不仅彰显了当代农民心系社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时代风貌,更充分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善人有善举,好人有好报。8月30日,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和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尹志富一家“见义勇为好家庭”荣誉称号。
让我们向尹志富一家人致以崇高的敬意,祝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