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袜业与其人才的“完美结合”

    2016年5月,东北袜业园被确定为全省首家“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市委书记吴兰批示:“积极探索可复制、能推广的人才创新创业模式,在全市掀起人才创新创业热潮。”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东北袜业园在人才建设上下大工夫,培养造就了大量积极向上的优秀人才,他们之中不乏袜企老板、专业技师、电商能手、营销强人、企业高管……也正是这些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成就了东北袜业园如今不可撼动的中国北方行业盟主地位,真实生动地展示了——

 

东北袜业与其人才的“完美结合”

 

爱美达袜业田长有。


生产车间一角。


亚米袜业田海春。


淘宝店主高宏超。


    人力是资源,人才是资本。多年来,东北袜业园一直把人才工作作为园区发展第一战略、作为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保障,从推出“5232”大学生创业计划到电商平台的超前构建,再到“淘宝5000”的横空出世;从与多家高校联袂合作到“一站式服务”体系的成功打造,再到全省首家“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的高位建设,东北袜业园在人才建设上不断出彩、不断吸引外界眼球,不仅成功走出了一条人才兴企的发展之路,而且为全市人才创新创业的鲜活样本。

    “白手起家”:用人主体的管理模式和营销策略使大学生创业理想触手可及

    “在这里,我免费参加了定期培训,慢慢了解掌握了织袜知识,并靠着袜园提供的厂房、设备、技术等创办了袜厂,从一名一无所有的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袜企老板,是袜业园给了我创业机会,让我找到了人生支点。”大学生创业者爱美达袜业经理田长有如是说。
    2009年,东北袜业园将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锁定在毕业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推出了闻名一时的“5232”大学生创业计划。即利用5年时间,吸引2000名大学生在园区创业就业,直接带动3万人就业,间接拉动2万人就业。这个计划的成功实施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为使他们尽快适应袜业企业管理要求,园区扶上马送一程,对大学生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创业指导和“保姆式”服务,不仅实现零投资创业,还免费学到了专业技术和管理等相关知识。创业初始,园区为每名大学生创业者提供10台价值23万至45万元的袜机,配备20万元的流动资金,所有资金均由园区担保,享受银行的低息贷款和国家贴息贷款,3年内还清即可;为每个创业团队提供300至500平方米的厂房,一年内免租金,第二年、第三年分别减免50%、30%的租金;为初期创业人才免费提供食宿,免费培训工人;创业前,创业者可以入园实习,参加培训、进行企业考察,实习期间每月补助1200元。“到袜业园创业的创业者分文不拿即可当老板”的说法在社会盛传一时。事实上,大学生通过园区的精心培养,不断锻炼提升,或是在园区的重要岗位上履行着重要职责,或是在园区这个创业平台上大施拳脚,为园区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展现出东北袜业园的新面貌。
    正如东北袜业园副总经理李秀芬所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社会经验上、企业业务管理上、专项技术上都是一张白纸,仅凭一腔热血短时间是很难创业成功的。园区恰恰非常珍惜大学生这方面的人才资源,所以在人才吸引模式上、政策上、服务上制定全面扶持措施,全程跟踪打造,全力培养大学生在袜园成长成才。
    迄今为止,东北袜业园已先后吸引全国181所高校3000多名大学生在园区创业、就业,创办袜厂135户,创业成功率达到75%,在全国遥遥领先。

    “源头活水”:高端人才引领和大学生人才创业齐飞共色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广纳行业贤才,打造专业“智库”。东北袜业园把目标定位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运作上,先后聘请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针织协会的21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了强有力的专家顾问团。这些优秀人才不但为园区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发展规划,也为园区引进了尖端的发展项目、宝贵的社会资源。中国针织协会、中国袜业协会及江苏省针织设计院的专家每年都受邀到园区办公指导工作,有力提高了园区整体实力和科技含量。
    人才就是生产力。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示范区将筹备建设中试中心,与吉林大学、东华大学、中原工学院等5所高校签订产学研协议,就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多个方面达成共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结合示范区发展实际,全面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工程。目前中心累计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56名,拥有专利达26个。
    多年来,东北袜业园借助举办“中国·辽源国际袜交会”的有利契机,与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江西服装学院、香港纺织及成衣研究中心等12所国内高校院所开展“人才培养前置”“科研成果转化”等多项深入合作,将创新型科研成果、创新人才引进园区。与中原工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东华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20多所高校达成学生培养、就业、创业意向。仅2016年毕业季,示范区就吸引986名高校毕业生报名到园区创业就业。

    “筑巢引凤”:政策体系和人文关怀催化企业吸引力和向心力

    没有梧桐树,难引金凤凰。针对企业政策体系的建立,辽源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相继下发了《辽源市“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创业就业扶持办法》和《辽源市“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区”科技创新扶持办法》配套政策,在创业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创业补贴、职称评定、创业资金项目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专利申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1+2”示范区创建制度体系,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结合自身实际,东北袜业园进一步完善了人才政策,重点设定好工资、福利、车、房、股份等人才优惠政策;利用高等学院、办事处、猎头、招聘网、大型招聘会等各种资源,引进凤凰,落户园区;对人才给予人性化关怀,让他们克服“水土不服”,适应公司文化,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尽快融入公司大家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发挥学院(内院、外院)教育、培训功能,实施学院三年三步走战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得到锤炼和提升,尽情发挥、体现价值。此外,企业还配套完善人才引进、培训、融资服务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园区内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意向和服务需求等基本信息,实现精准扶持。据悉,目前示范区创新创业“人才库”登记人数已达5236人。
    今年32岁的亚米袜业创办人田海春,公主岭人,已经在袜业领域摸爬滚打了8年多,现在已有104台袜机,员工70余人,袜子年产值八九百万元。他说:“在生产上园区与企业一起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在销售上园区为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使产品走进商超,推至线上,拓宽企业销售渠道,在东北袜业园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几年来,田海春的企业在园区的扶持下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已跻身中小企业行列。
    事实证明,政策体系和人文关怀的设计实施,为东北袜业园广泛吸纳了域内外各类人才,一部分进入园区研发中心,使研发工作有了极大提升,一部分充实到企业生产一线,带动了工人技术水平更高更快地发展。

    “腾笼换鸟”:园区与互联网2.0时代共同为人才开启创业之门

    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为适应信息化挑战,东北袜业园大力转变营销方式,拓展营销渠道,开发网络营销人才,成立了吉林省首家电子商务园区——辽源电子商务园区。在2016年,东北袜业园全面实施了大销售+云平台基础上的“淘宝5000”计划。即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5000个淘宝c店、500个网供商、50个跨境电商、5个新研发中心的发展构想。发展规模为5000人直接从事线上销售。
    这个计划是一个规模宏大的项目,它为有心创业又缺乏资金的创业者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招募的淘宝创业人员没有年龄、学历、地域、经验的限制,只要有意从事电商事业均可报名免费参加培训学习。园区还为淘宝创业人员吃、住提供优惠;6个月考核期内,提供办公场所、设备及一些优惠措施。“只需你一心一意地卖,其他的事都由园区来做!”园区提出的这句口号正说明: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起点,园区都有信心、有能力将你打造成为一个优秀的电商人才。
    有过两次网上创业失败经历的高宏超,去年8月再次瞄准了网络市场营销。这次他是在东北袜业园的扶持下,赚足了网上开店应具备的能力,掌握了很多经营知识和方法后,下定决心,辞了工作,开起了网店。“在园区学习后,我才知道了自己以前开网店失败的原因。开网店也需要一些方法和手段,不是简单地只等着顾客来点单。”高宏超一边在电脑上忙着回复客户,一边说:“我通过在园区学来的知识,网店发展越来越好,从几天有一单到现在一天将近3000单的销售量,客户群体也越做越大,产品销售遍布全国各地。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不仅组建了自己的团队,有了自己的经营厂地,最重要的是这次网络创业,我成功了。”
    未来三年,东北袜业大学生创业园电子商务平台将通过B2C、B2B、O2O以及微商城等模式实现营业额达30亿元,其中O2O模式以及微平台等模式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成为行业主导。
    东北袜业园的迅猛发展起于科技、兴于智力、胜于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东北袜业园人才兴企之路必然越走越宽阔。


    人才,成为袜业园“手心里的宝”

    曾有人认为:企业的“企”说明,企业无人则止,有了人才,才有一切。无独有偶,这个观点恰与东北袜业园“企业即人,人才第一”的核心理念如出一辙。人才,在东北袜业园这个“摇篮”里,找到了“被捧在手心”的感觉。
    要想发展人才,首先就要吸引人才。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一个民营企业来说,拿什么吸引人才?怎样能留住人才?这无疑是东北袜业园开创之初的首要难题。市委、市政府为东北袜业园开山破题,建立扶持和激励机制,出台配套政策。东北袜业园瞄准目标,开出了一系列优惠清单。“5232大学生创业计划”“5215凤凰计划”“淘宝5000计划”等这些相当吸引人才的战略计划实施,为来袜业园的创业者实现了“分文不拿”就当老板的机会。他们可以享受免费提供的培训、技术、资金、设备、厂地……在这里,园区为创业者勾勒出未来的美好蓝图,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满足,让他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希望地留下来。
    而“留下来”并不等于“留得住”。要想将培养的人才留得住,东北袜业园又靠的是什么?袜业园给出的答案是:政策+服务+感情。园区致力于打造一个人的公司,以“小而精”作为发展目标,任何一个培养对象都有可能由“小”而成为“精”。在园区可以享受金融担保、研发检测、物流仓储、网络信息、营销策划、投资咨询、综合配套、人力资源八大平台服务,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为创业者创业提供了完整全面的保障。不仅如此,园区还搭建“互联网+”袜业服务云平台,打造线上招募、培训、产品、运营、物流、售后、品牌、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各个生产运营环节的服务。
    同时,袜业园为人才的培养利用大开方便之门,专门设立“进步小屋”,给员工提供一个安心、静心、专心学习的地方,提升思想观念、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更好地完善自我;每年都会与外部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使培训者开阔视野,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鼓励支持他们学以致用,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促进企业发展。
    诚然,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政府铺路,企业架桥,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战略,另一方面要在企业中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长盛不衰。
    对于人才的引进、培养与激励,辽源市委、市政府与东北袜业园一同不遗余力,只为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田蓓蕾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  鹰 摄
    本版策划 田蓓蕾 仁才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