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木耳铺就小康路
黑木耳铺就小康路
本报记者 李及肃
50岁的徐晓峰,是当地有名的黑木耳种植户。四年前,他去黑龙江省东明县打工,看到当地很多农民靠种植黑木耳走上了致富路,便产生了浓厚兴趣。每天在工地干完活后,他顾不上休息就跑到种植黑木耳的农户家中,向人家学习黑木耳种植技术。2014年春天,徐晓峰回到家乡开始种植黑木耳。当年种植5万余袋,平均每袋获得纯收入0.5元。去年,他多方筹措资金30万元,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黑木耳18万余袋,收入还不错。今年,他种植的黑木耳又增加到23万余袋。自从菌种接种完,徐晓峰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在菌棚里忙活,自己忙不过来时,就雇人帮忙,最多时每天雇工就得十七八个人。
近两年,东丰县把黑木耳产业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门路,加大扶持力度,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县里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去年拿出500万元作为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发展资金,对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和规模户给予补贴和奖励,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全县食用菌合作社发展到了37个,种植食用菌495万袋,是2014年的6倍。仅黄河镇去年就种植黑木耳200余万袋,黑木耳种植大棚达到了32栋,面积达74.1亩。目前,东丰县像徐晓峰这样的黑木耳种植规模户超过了100户。
今年,东丰县财政又拿出了500万元作为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发展资金,继续对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和规模户给予补贴和奖励,农民种植黑木耳的积极性非常高。全县黑木耳种植已经超过700万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