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畅通和便捷回应期待
——决战四季度之民生改善篇(二)
本报记者 王茵
早年间,这是一条并不起眼的背街小路,没有那么高的楼群,没有那么多的人家,淹没在喧嚣城市,之所以还被人们关注,是因为路旁的那所中学——矿务局第五中学。于是,这条小路被人们称之为局五中门前路。
2013年,随着我市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这里被列入改造地块。2013年至2015年,十几栋楼房拔地而起,近千户居民陆续入住,而路旁的矿务局第五中学也更名为市第二实验中学。生源持续增加,住户成倍增长,这条窄窄的巷路早已不堪重负,路面的坑包遍布,凹凸不平,在这条路上开车,司机要有过“梅花桩”的技能,否则一不小心,车轮就会陷进大坑里。
2013年,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市政部门完成了仙城西路桥改造。2015年,对局五中门前路实施拓宽改造。
9月23日,记者采访时,道路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为了确保学生出行安全,路旁的二实验中学(原局五中)采取了临时封校的措施,除规定时间外,学生出校门必须经班主任老师及校相关领导批准,原则上不准许学生随意出入。校党支部书记李洪林告诉记者,学校现有师生2000余人,校门前这条路是他们每天的必经之路,对这条路的改造,他们期盼已久。“这次市政部门不仅整修路面,还对上水、下水及各种地下设施进行了重新铺设。如此一来,门前行路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就为这,我们学校也该全力配合。”
11月15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道路改造完成后已全面交付使用,映入眼帘的是黝黑的路面、平坦的硬覆盖、整齐的马路边石。市公用事业局工程科李政伟告诉我们,这条路改造后包括路两侧硬覆盖宽度达到30余米,考虑到停车需求,他们还对部分马路边石采用了斜坡式铺设。
在学校南院墙外,小区居民李新亮正推着自行车准备上夜班。他对记者说,“在这儿买房图的就是方便,可这地点方便路也得方便呀,刚搬来那会儿那破道,整得我媳妇一个劲儿地上火。现在可好多了,转过仙城西路桥,自行车能一直骑到家门口,那叫一个字:爽。”
延伸阅读:
衣食住行乃人之基本需求,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排在末位的出行需求地位显然已日趋上升。于是乎,人们希望道路顺畅,交通便捷,出行安全,进而对市政、对交通、对城市管理提出了这样、那样的诸多要求。面对老百姓的这些需求,党委、政府的做法便是,急民所急,想民所想。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局五中门前那条巷路并非今年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但面对群众的迫切需求,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该路的拓宽改造列入今年工程建设范畴。而作为职能部门,他们的做法是,整合资源,开足马力,尽职尽责,责无旁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共投资3974万元,完成了9条道路的建设改造,同时完成了10条背街小巷、10条人行步道硬覆盖的整修,并对10条人行步道硬覆盖进行了大理石提标升级改造、30个路口进行维修改造。此外,还对包括局五中门前路在内的5条新增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
只要百姓有需求,我们便全力以赴。这是党委、政府对待民生工程的态度。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有了这样的为政之道,才会有百姓的信赖和爱戴,那桥、那路、那学校、那人家的故事才会温馨、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