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第三次登上央视荧屏

突破阻碍 化解难题

 

  我市作为化解资金难题、突破棚改阻碍的典型,再度亮相央视。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报讯(记者 王茵)8月2日晚,央视新闻联播“经济新动力”栏目头条播报国家开发银行对我国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作的信贷支持。
  节目中,我市作为化解资金难题、突破棚改阻碍的典型,再度亮相荧屏。这是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第三次登上央视荧屏。
  透过画面,我市河西新苑、东山社区、丘下阳光新城等棚改回迁小区高标准的建筑设计、完善的配套设施、整洁的小区环境真实再现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明显改善。
  据了解,我市自2003年启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2006年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以来,已累计拆迁居民住房户超过8.8万户,拆除房屋395.7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680万平方米,建成回迁住宅小区18个。截至去年底,共回迁安置居民6.7万户。
  据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我市的棚户区及采煤沉陷区具有形成时间长、面积大、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特别是目前剩余的待改造地块,多数位于矿区,商业价值低、开发成本大,且生活困难群体和下岗职工居多,在没有资金、没有商业运作机遇的情况下,圆居民安居梦,难度相当大。面对此种情况,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运作,部门联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战胜征收困难,克服资金矛盾,加大建设规模,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该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我市保障性住房累计完成投资83.6亿元,政府主导项目投资61亿元,贷款21.8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吉林省分行贷款达到了19.2496亿元,占总贷款额的88.3%,占已完成投资的23%。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改造建设力度,希望在国开行“每年不低于1000亿元的专项贷款支持”中分得一杯羹,进一步加快我市棚户区改造步伐,圆老百姓早搬迁、早上楼的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