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共此时 幸福过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节。中秋节是被人们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里,人们想到最多的词语是和谐、团圆和幸福。当中秋节一天天临近,月儿一点点圆起来的当下,每一个人都期待着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节日。为了更多地分享大家节日的幸福,本报记者特在中秋节到来之际,走访了我市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社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在辽源工作的外地人、在外地上大学的学生、一线的工作人员。经过走访,记者深深感受到了“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幸福”的含义。今天,本版刊登这些人的幸福故事,和广大读者一起分享中秋佳节的美好和幸福。  

    异地中秋别样情
    “月到中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团圆日。”又到了中秋节这个万家团圆的节日。可是,有这样一群人远离家乡在我市学习、打拼,在团圆的节日里不能陪伴在亲人身边。
     顾鲁来自吉林市,大学毕业跟随同学来到我市工作至今已经5年了。在这5年里,她每年的中秋节都会在我市度过。顾鲁告诉记者:“自己从上大学以来就已经习惯了离家的日子。上大学的时候,我比较贪玩,中秋放假我就和同学出去玩了。工作以后,我再想回家和父母过节的时候由于假期比较短就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了。”孤身一人在外,中秋节的滋味也淡了许多。顾鲁说,到了过节那天,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父母身体状况、家里是否安好?说说工作生活中的琐事……剩下的,无非是改善伙食吃顿好的,和朋友们到市区逛逛。顾鲁在这座城市生活了5年,已经慢慢熟悉这里的风情了。随着朋友的增多,她当初的陌生和孤独感已经慢慢消失了。顾鲁告诉记者:“我当时大学毕业来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的同学,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关系特别好,我不想和她分开。因此,我毕业后选择来到了这里。这样的原因你也许会笑我,也许会不相信,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我同学对我很好,她的家人对我也很好,我在她家里享受和她一样的待遇,甚至会超过她的待遇。”
    异地中秋别样情。顾鲁坦言,她在这里过节除了对父母有点思念外,并不会有孤独的感觉。相反,身边的同事或朋友还会因为自己是外地人而对自己特别关照,这让她很感动。顾鲁说:“今年的中秋我将会过得很忙,我接受了两位朋友去家里过中秋的邀请。这两位和我关系都很好,我不好推辞任何一个人,我也不愿意推辞。我知道这里面感情有多深。我相信今年中秋我会过得非常幸福。”

    今年中秋,他们不在家过
    今年中秋节由于只能休两天,北华大学学前教育2015级3班的丁晨只能在学校里度过今年的中秋节了。这是她头一次不能与家人一起过中秋,也是她离开家人的庇护、步入大学的第一个中秋节。她虽然有手机、有电脑,可以随时和家人保持联系,但这和家人在一起过节的感受还是不同的。当她想到以往中秋节在家,每次都能吃到爷爷亲手做的月饼,今年却是尝不到了,心中就不禁生出些想家的感觉。当被问到这个特殊的中秋节怎么过时,她说:“今年的中秋节虽不能守在父母身边,但我还有小伙伴们陪伴,大家说好要一起过中秋。对于首次与室友们共同度过的节日,我心里也是充满了期待。”丁晨和她的小伙伴们准备在中秋节那天去江南公园游玩,看看那些小动物们可爱萌萌哒的样子,试试无比惊险的海盗船,去商场消费一下,逛一逛卖月饼的小摊,挑选自己喜欢的口味。丁晨表示,在她心里最想吃的,还是开了几十年糕点店的爷爷亲手做的月饼。
    中秋节除了结伴出游,丁晨还和同在辽源的另一位同学高姗约好去参加学校组织的中秋节义卖活动,她们每卖出一份月饼所得的钱都会被捐给当地的孤儿院。丁晨说:“这虽然挣钱不多,却是她们对孩子们的一点心意,给那些孩子的一点点温暖。”
    “每逢佳节倍思亲”,和丁晨一样,高姗对自己的第一次离开家人过节也是感慨万千。她说:“我知道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刚刚离家在外的我们更能体会到对家乡的想念和期盼。但既然开始了新生活,就应该以另一种心态过中秋,我会把自己的中秋节那天安排得满满的。中秋节当天,我会用开心的语气给家人打个电话描述自己的快乐,让家里人不用担心我。我会悄悄做一盏孔明灯,放飞对亲人的祝福和对自己未来的期盼,让燃烧飞升的灯火告诉父母,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这个中秋幸福满“院”
    有人说,最美的情愫,是回家路上的憧憬;最美的享受,是妻子儿女的环绕;最大的幸福,是中秋月圆的团圆。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无法享受父母温暖的怀抱,不能体会合家团圆的美好,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他们就是生活在社会福利院的孩子们。这个中秋节,这里的孩子将要如何度过?
    在中秋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了我市儿童福利院。还没有走进院子,记者就听见市儿童福利院大楼里传出了孩子们欢快、兴奋、幸福的欢笑声。当记者问及孩子们为何如此兴奋的原因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刚放学回来,聚在一起很高兴,孩子们每天都这样。“中秋节马上就来了,这里的孩子怎么过节,你们有什么安排吗?”记者问道。“有!有!年年有,年年都还不一样!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我们有能力和信心照顾好这些孩子。为了让这里的孩子能够远离孤独、感受到中秋节的幸福,我们每年都会在节日到来的时候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儿童福利院负责人说。
    据了解,现在市儿童福利院内有弃婴、有孤儿,他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都是由儿童福利院来负责。儿童福利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利院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幸福,我们是最欣慰的。一名小男孩告诉记者:“这里的叔叔、阿姨对我们非常好,不仅给我们好吃的、买新衣服,还让我们上学。我还记得上一年的中秋节,这里的叔叔、阿姨除了给我们发了月饼、做了不少好吃的之外,还带领我们去旅游了呢!我听说有5个在这里生活的大哥哥和姐姐考上了大学。我要向他们学习,刻苦努力,以后也考上大学。”
    “有爱就有家。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幸福、难忘的中秋节,我们不但会给孩子们分发瓜子、花生、水果、糖、月饼,而且会有专人陪同孩子们过节,让孩子们既能吃好、玩好,又不感到孤单。”儿童福利院负责人说。

    中秋,他们不孤独 
    又要到中秋月圆时,那满天的清辉,遍地的银光,有多少思念与牵挂都在静静地对月倾诉……在本该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在我市社会福利院生活的部分老人却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和亲人团圆过节。在中秋节前夕,记者来到上百位老人共同的“家”——辽源市社会福利院,看看他们将如何在这里度过看似普通却又特殊的中秋节。
    中秋节不和亲人一起过节,老人会不会感到孤独,这不但是许多人的疑问,也是记者的疑问。当记者在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福利院二楼的老人活动室时,记者看见这里的老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玩得正酣。有的老人三五成群在唠嗑,有的在翻书本,有的在锻炼身体……记者发现在这活动室里最受老人们喜爱的就是打麻将了。“老太太赢了多少钱啊?”记者故意和一位老太太开起了玩笑。“哈哈!我们打着玩呢!可不是在玩钱!”这位老太太一边摸麻将,一边笑呵呵地和记者搭话。“我们这里有上百位老人,最大的有90多岁了。这里是老人们常来的地方,他们在这里聚在一起就特别开心。在这里,他们有一个大家庭,院长以及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就是他们共同的子女。每年的中秋节,这里只有部分老人选择回家和亲人过节,大部分老人还是会在这里过节。为了能够让老人过一个幸福的节日,社会福利院食堂不但在节日前后几天都会加菜,给老人发放月饼、糕点、水果,还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节日生活。有的时候,本市一些志愿者或是文艺团体也会在中秋节到来的前后来慰问这里的老人,给这里的老人带来慰问品和精彩的文艺节目。”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沈晶说。
    在院子里,郑春思老人和记者唠起了在福利院的生活。从谈话中,记者得知这位老人今年65岁了,无儿无女,是一位盲人,在这里生活近20年了。老人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人员把我们照顾得很好,这里就是我的家。在这里,大家聚在一起很开心,没有什么孤独的感觉”。

    急诊医生中秋过节要值班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当大部分人们都在盘算着怎么过节的时候,在全国各大医院的急诊室里,依然有数十万白衣天使们坚守在各自的岗位。这些医护人员们,有很多好多年来没休过一个完整的中秋节。
    在这个临近中秋佳节的夜晚,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屈乐艳又来到了她熟悉的岗位上。急促的救护车声、匆忙的脚步声、病人痛苦的呻吟声、家属焦急地催促声,这是她和同事们最为熟悉的声音了。市中心医院的急诊科共有10名大夫,其中年龄最小的36岁,最大的53岁。这里平均三天就需要有一个值班的大夫,工作量非常繁重。每当有“120”出诊时,他们无论男女、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冲在最前方。屈乐艳在帮助一位急诊患者做好伤口的紧急处置后,转身又开始为患者家属写照顾伤患的注意事项。谈到今年中秋节自己又要值班的时候,她说:“我已经记不住这是第几次不能回家过的节日了,家里人也习惯我过节不能在家了。急诊医生的工作就是在与生命赛跑,患者有需要我们就必须冲上去,无论是大年三十还是中秋团圆,医院里的医护人员都是这样,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人生病可不挑时候,就是大年三十,医院一样得照常工作。作为治病救人的大夫,我们必须做到24小时无论年节都不空岗,才能保证有患者求诊时为他们及时治疗。有时候,有些病患及家属因为不理解而与医生有争执,但无理取闹的人还是少数,多数的病人及家属还是通情达理的。我觉得,作为医生就该竭尽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同时也希望病患及家属能理解医生的工作。那些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医护人员们也不需要特别感谢的话语,只要彼此能够体谅就够了。”

    留守老人和儿童,有人陪着过中秋
    中秋节前夕,记者来到了我市西安区鸿民社区。刚到门口,记者就听见孩子们玩耍的声音。经过询问,记者得知这些玩耍的孩子都是社区内的留守儿童,孩子们玩耍的场地就是社区专门为社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游戏的场所——“儿童之家”。“这些孩子都是社区的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为了尽最大限度地帮助这些孩子,关爱这些孩子,社区成立了这个‘儿童之家’。孩子们平时就到这里来,有社区工作人员陪他们做游戏、辅导他们做作业。马上到中秋了,我们社区为了让留守儿童过的更加开心,不但新买了一些孩子们喜欢的玩具,还会请一些社区退休的老党员给孩子们上课,给他们讲故事。”鸿民社区负责人介绍说。
    记者走进“儿童之家”,看见有七八名孩子正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兴奋地玩呢。“儿童之家”大约有20多平方米,地面上为了方便孩子玩耍铺着泡沫垫,屋里的一角摆放着各式玩具、一个装满儿童读物的书架、几张小书桌以及一个小小的黑板。在这里,孩子们不但可以尽情地玩,而且还可以学习。一位9岁的小姑娘说:“我的爸妈在外地工作,自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经常放学后来这里,这里的叔叔、阿姨照顾我,做作业的时候有人辅导。我理解父母,我想念父母,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但是,有了社区的照顾、帮助和陪伴,我并不感到孤独”。
    走出了“儿童之家”,社区工作人员按每年的惯例去看望一位已经88岁高龄的独居老人,给老人送去月饼等过节的物品。为了看看老人过得如何,记者便一同前往。到了老人家门口,老人随口说出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名字。老人告诉记者:“社区的工作人员对我可好了,不但过节来看我,平时也总来看我。我只要需要帮助,一个电话他们就来了,我真得感谢他们啊!”

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喜迎中秋


社会福利院老人们的幸福时光


屈乐艳为来急诊的患者处理头上的伤口


鸿民社区工作人员在中秋节到来之际看望独居老人


留守儿童在“儿童之家”有人陪伴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李  锋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