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赶超奏华章

——东辽县工业30年发展纪实
李寒 刘翠霞

    1983年10月21日,东辽县在经历了与辽源市的“三合四分”后恢复县制,结束有县无城的历史。
    1983年,东辽县抓住国家鼓励、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契机,把乡镇企业发展作为工业经济的增长点,全县共有171户工业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5045万元,年销售收入实现4764万元。
    2003年,东辽县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全县共开发项目156个,亿元以上企业3户。
    “十一五”期间,东辽县委、县政府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县域经济突破战略,加快了工业化步伐,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7:29.6:26.7调整到2010年的23.6:56:20.4,二产的比重占五成以上。
     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了6.28亿元,比1984年的893万元增长69.3倍,年均增长16.4%。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4亿元,一般性预算支出突破18亿元,比1984年的1584万元增长112.7倍,年均增长18.4%。工业总产值实现2044392万元,比1984年增长364.5倍,年均增长23.5%。
    2013年,东辽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三产”保“三增”,抢抓辽白经济“一体化”机遇,强力实施“三动”战略,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强化招商引资,深入推进投资拉动战略,注重项目的规划布局和顺利推进,集聚发展要素,保持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工业上实现新突破。
    东辽县始终坚持项目工作不放松,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总量的源泉,围绕扩张总量、优化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抓好项目建设。东辽县委、县政府通过产业招商、以商招商、领导包保招商等招商形式实现了“地等项目、晒地招商”。项目建设实现由“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转变。经济开发区内的方大锻造、汽车改装车项目、东升大型废钢处理设备项目、东岳重工、吉诺树脂、飞跃工模具、金驰门业、鑫晟汽车零部件等重点项目和新建项目的快速推进,体现了东辽县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东辽速度”。
    东辽县为了更好的助力企业发展,创新方式方法,采取设立重点项目“驻厂办”、开展标兵企业“树旗”活动、加强软环境建设等措施为企业服务。使民营经济成为东辽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加速器”,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城乡统筹发展的“推动力”,为东辽县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服务民营经济“一条龙”服务,行政审批单位集中现场办公,在加强软环境建设上打造服务高地,成本洼地,创业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