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全市粮食总产量初步估算为47.19亿斤,比去年的43亿斤增长了9.3%
本报讯(记者 李志民)国庆节前夕,记者在市农委了解到,按照省农委通知要求,我市成立了粮食作物测产领导小组,组织市、县农业专家深入东辽、东丰两县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田间估测——全市粮食总产量为47.19亿斤,比去年的43亿斤增长了9.3%。
据了解,今年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350.9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3.8万亩的96.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是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2013年县(区)上报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3.8万亩,比上年356.8万亩增加了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了350.9万亩,较上年增加了20.6万亩。玉米作物保苗率增加。虽然今年春播期间遭遇了低温和春涝“双碰头”,致使播种期延后,但播后气温迅速回升,土壤墒性好,出苗整齐,全市平均保苗率达到了95%以上,较上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今年4月22日,常年已进入春耕生产的关键时刻,但土壤化冻层仅为11cm,表层土壤相对湿度达到110%,处于过饱和状态。田间泥泞,无法整地。由于采取了“两抗一保”措施,全市播种工作于5月5日前结束,但与常年相比,整个播种期延迟5-7天。后期雨热较为适宜,生长量基本接近常年水平。今年8月14日,辽源地区遭受大雨和大风的袭击。截至8月15日10时,19个小时,全地区平均降雨103.6毫米,最大雨量达到194毫米,有11个乡镇超过100毫米。由于降雨量大、历时短,再加上瞬时大风,致使局部农田被淹,部分乡镇受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71.87万亩。其中,成灾26.09万亩,绝收5.46万亩。由于灾后采取适时、科学的自救措施,把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降到了最低。据初步统计,全市因灾减产玉米约7300万斤,稻谷减产近100万斤。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要建立粮食高产核心区、畜牧产业精品区、园艺特产示范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等五大园区建设。粮食高产核心区重点建设6个千亩示范园和50个万亩示范基地,旨在发挥现代农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吸引民间资金,聚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今年全市共抓了25个丰产方。其中,玉米14个,水稻11个。方内玉米平均亩产达到875.06公斤,水稻达到733.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