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教育消费是否“降温”?

本报记者 田蓓蕾

    当前,儿童家长间盛行一句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理导致社会上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培训热”,各种课外兴趣辅导班随之悄然兴起。许多幼儿园也提前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幼儿园的孩子早早背上了书包,学前教育正在变成学校教育,使得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消费愈来愈“热”。
    据国家统计局辽源调查队近日对50户有学龄前儿童的居民家庭调查,有8户家庭用于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消费占总收入比例的20%以下,消费在20%—30%的家庭有22户,30%—40%的家庭有16户,40%—50%的家庭有3户,50%以上的家庭有1户。
    当前,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家庭舍得在子女身上花钱,使得越来越多的“少爷”“公主”过着衣食无忧的高质量生活。在中国家庭看重学习成绩的传统思想影响下,家长们在孩子学龄前阶段就开始注重教育问题,在孩子的教育消费上进行了“过度投资”。在上述被调查的50户家庭中,46个家庭的儿童参加了课外兴趣辅导班,占比92%,每月支出少则300元左右,多则达到3000元以上,再加上吃、穿、用、玩等费用,学龄前儿童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不但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也加重了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那么,学龄前儿童教育消费是否应需“降温”?这种学习生活状态是否科学健康?让学前儿童早学、多学,是否能达到家长期望的“起跑领先”效果?事实上,国家教育部再三出台禁令,防止、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也有专家提醒家长,过早让学前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只能获得表面、一时的“优势”,“揠苗助长”式地“进补”将对幼儿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应树立正确、全面的人才观,了解并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避免盲目攀比造成金钱、时间和精力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