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面担当”刷出靓丽“颜值”

【走进新“经开”系列报道二:环境整治】
“门面担当”刷出靓丽“颜值”
本报记者 汪琳

    夏至将至,过往的车辆奔驰在经开区的公路上,畅通无阻。道路两旁的金叶榆和新增的路灯如好兄弟般并肩站立,边石、路面一尘不染,粉饰一新的居民院落矮墙掩映在刚毅的白杨树下,散发着不同以往的朝气……时隔一年,回家探亲的年轻小伙子于海波惊讶道:“家乡的‘颜值’都快赶上青岛了!”
    如果把经济开发区的主要城区比作“蛋黄”,那么扩容扩权后经济开发区下辖的1个社区、8个行政村就是“蛋清”。从地图上看,周边村落把主要城区围在里面。经历了两次扩容后,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达66.26平方公里,足足增加了近4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达到45000多人,企业职工近5万人。正因如此,居民和流动人员的素质、环保意识良莠不齐,环境治理成为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坦言,扩容后的开发区必须要破解“小马拉大车”的不对等状态,尤其在环境整治等民生问题上更要将垃圾成堆、街路破损、设施老旧等现象改头换面。
    垃圾要清,路要修,基础设施要配全……开发区部门联动,多方投入,以辖区内主要街道、关键路口等重点部位为开端,出动铲车200余台次、垃圾运输车2000余台次,清理垃圾近2万立方米、河渠4条、卫生死角27处,平整垃圾占用地15万平方米。其中,西宁大路南侧、影响园区形象多年的近6000立方米“垃圾山”被彻底铲平。同时,开发区不断加大保洁密度,配备充足的清洁人员,对303国道排水边沟、泄洪沟渠进行清掏和养护治理,确保垃圾“不过夜”;利用新建的雨水提升泵站,对区域内10年来排水不畅的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线进行“排毒清肠”。
    此外,开发区将道路的“重头戏”放在了养护铺设上,对主干道进行路面养护,妥善解决了财富大路袜园路段的路面积水问题,并对园区个别路段增设13处雨水井;为麦达斯铝业、银鹰制药、中聚以及三海尚城居民小区门前铺设沥青路面。在基础设施完善方面,对甲三路至财富大路沿线企业外墙破损厂房进行维修维护;对建新村至小城子、建新村至“五一”岭主干道路新建路灯117盏,对全区路灯进行维修、更换路灯电缆600余米,实现主干道路灯照明全覆盖。
    作为辽源的“门面担当”,经济开发区不仅注重“颜值”,更提升“内涵”,将“随手捡拾垃圾”逐渐转化为“无垃圾可拾”,让爱护环境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