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小区为何难规范

    安居乐业是人们的梦想。居民如何实现安居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物业与业主常常纠纷频发,各说各的理,往往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恶性循环”。
    物业管理的好坏,业主最有感触;物业管理难以规范的症结何在,业主有独到见解;物业管理如何规范,业主最有发言权。本报8月14日《物业管理难规范 且听小区“保安”讲述——封闭小区为何难封闭》的报道刊出后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很多小区业主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就物业管理规范摆问题、找原因、谈看法——

    多点包容和理解

    人物:辽河半岛小区业主 陈兴家 60岁
    我家住的这个小区,无论从绿化环境还是物业管理的角度来看都很好。这儿是全天候24小时完全封闭小区。物业和多数业主也都能自觉遵守出入规则。入口不出,出口不入。业主车都停在地下停车场或是停车位,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登记进入。我们的保安认真负责,保洁员随时随地地清理卫生。
    我认为在这里居住还是比较舒心的。但凡事没有绝对的,有个别问题不合理,我会选择以沟通的方式解决。一时解决不了,就不去想它了,整天因为一点小事去计较,多浪费时间啊。你们看到了,我家是这栋高层的一楼,是不走楼宇门的独门独院。虽然这样我还是得按带电梯的资费标准交物业费。关于这个问题,我曾找过物业,物业一时间不能解决这个事情,我也就回来了,没再去找过。又不是这样单独收我一家。还有经常停水、停电,个别地方监控有死角等,这些问题我们都理解。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改变事实,就得试着理解和接受。就像亲人之间,谁能保证都能把亲人身上的缺点全部改掉呢?理解了自然就接受了,接受了也就不烦心了。
    物业和业主出现了矛盾,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互相不理解。一些物业工作人员以为自己是管理者,而部分业主则认为自己是主人,物业是仆人。双方要是有这样的心态,那没个不有矛盾。物业并不是管理者,而是服务者,但业主更应该对这些为我们服务的人加以尊重和感谢。

    老羡慕人家封闭小区了
    人物:隆基新城小区业主 何平 59岁
    你们来得正好,正愁这些话不知道和谁说呢。我家搬到这里,已经有5个年头了,当初选择在这里买房安家,就是奔着这里环境来的。头两年还可以,就最近这几年,小区环境和管理日益地下降,我很失望。
    我们可羡慕别的封闭小区了。我们这小区,说是封闭小区,可根本没封闭,都成了公共停车场了。这里有个小广场和步行街,人们遛弯儿来都正常,可外来的车随意停放就不应该了。外来车辆可以长期停在我们小区,包天5元,包月50元。很多业主的车都没地方停了不说,每天早晨,你按喇叭,他调头,和晨练的老人、上学的孩子抢着有限的道路;晚上,这些车又都一窝蜂似地驶进了我们小区,遛弯儿的老人、放学的孩子,依然得小心地躲闪着,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有的稍微来晚了点儿,广场四周没地儿停了,就停进我们住宅楼院内,我们业主在这小区里是没有一点儿私有空间的。
    小区要是能完全封闭,哪怕物业费高点我们都能接受。小区是大家的,家是自己的;小区安全了,自己家自然就安全了。闲出入麻烦的,只是个别现象。我说的这些只是个人的感受和想法,没有针对物业公司和工作人员的意思。都是将心比心,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或是谁能一下子就解决了的,现在这样的情况,物业费我都按时交,但每次都比较委婉地和工作人员提提合理性的意见。但是我和我的邻居们是真的希望能早日将小区真正地封闭。

    诸多问题 待解决
    人物:隆府嘉园业主 马先国
    今年41岁的马先国说:“我们家入住隆府嘉园小区快两年了。说实话,住在这里我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光是从居住安全和公用设施质量上讲,小区里的楼宇门、对讲机,还有电梯没一个不爱坏的。就说我们住这楼的楼宇门,一个单元12家各交500元钱合买的门,光看外表连1000元钱都不值。这门质量不好不说,坏了找物业的人来修,结果等了大半个月之后,修过的门跟没修差不多。而且,修门期间我们楼道里电表箱的门还让人给偷了,你说这损失该算谁的?反正物业是不肯管。
    这不光是我们一个单元的门质量不好,往前两个单元,那个楼宇门前两天就少了一个门扇,现在还没见物业的来给安上。还有我们业主的电梯卡,三天两头的不好使,找物业就说得重办一个。这一重办可就是50块钱,而且没个十来天换不回来,谁经得起这么折腾啊?
    还有我们楼前的小广场,买楼的时候商家承诺要全铺上大理石,还会有各种健身器材。结果我家搬过来都快两年了,广场上大理石和健身器材没看到,我们找到物业,他们竟然要在广场上铺人行道的那种砖。我们业主没同意,物业就那么着了,现在广场上有不少水泥砂子和破砖头。前两天下大雨,小广场的沙子把下水漏给堵了,也没见到物业来清。这个小广场只有左侧两个平道出口和右侧一个外露式楼梯,一到雨雪天外楼梯都很不好走。而左侧的头一个出口,有一大堆砂子堵在那里很久没人清理,我们来回行走很不方便。
    可再看看小区的回迁楼,那边要绿化有绿化、要健身器材有健身器材。我们买商品房的业主在买房时都会一次性把物业费交上,我们又不比别人少交钱,环境和服务怎么差这么多?
    唯一能让我说上小区物业好的就是保安了,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在小区来回巡逻,让我们挺满意。总之一句话,小区物业收费挺贵还解决不了啥问题,让我们很不满意。

    居民盼望封闭管理
    人物:银河花园一期业主 魏爱芬
    我们这个小区总体说还是挺好的。虽然以前的卫生不太好,但后来物业换了一批收拾卫生的人员就好多了。现在小区广场和楼道里都很干净,垃圾箱清理得很准时。我们小区的物业服务也很好,像今年25、26、29、33几个楼的墙都有些掉皮了,银河物业也能挺快地处理,及时把掉墙皮的部分给统一处理好。
    要非说有什么不太满意的,那就是小广场上的健身器材有几个坏了却一直没人来修。小区里不少住在山顶的业主都到我们这小广场来锻炼,听说他们那没有什么健身器材,健身器材要是能再增加些就更好了。
    还有,我们小区紧挨着致远高中,每天都有很多学生从小区里穿过去,还总有出租车和私家车在小广场旁边路过。晚上出来溜达的人挺多,又正赶上接孩子放学的高峰期。像我这样带着小孙子出来的就得特别小心,就怕让这些车给碰着。就在上个月,我就眼瞅着一台出租车在人群里窜出来,速度非常快地从坡上往下开。你说,这要是碰到谁家孩子可怎么办?如果我们小区也能封闭就好了。

    换了物业公司 小区才得以全封闭
    人物:书香园小区业主 窦立梅  59岁
    我们这小区是从8月1日起才正式实行全封闭管理的,其他方面也都渐渐正规起来。这是因为刚进驻了一个新的物业公司,我们做业主的挺欣慰,对这小区也有了信心。
    以前这小区就像没娘的孩子,啥啥都没人管。有一次,我家下水道突然从下往上返水,找物业几次,都不管,当时特别生气。后来我们都习惯了,轻易有事也懒得去找物业,虽说这样但物业费倒是一分不少地收。
    现在好了,虽说这个物业公司刚换没多长时间,但小区却有了明显的变化。从卫生清洁、治安管理以及对业主的服务态度上,都走上了正规化。你们进来时不说明原因,是不会让你擅自进入的,而且入口和出口完全是两个方向两个门。这样,就更加安全有序了。


    小区入口是我们回家的第一道门

    人物:隆基宝典业主 顾福双  30岁
    我觉得宝典的物业服务还是非常不错的。很人性化。因为工作的关系,有时候总是回家很晚。有一次,我陪客户吃饭,晚上10点多才回家,到了小区门口发现没带进门的门卡,就和保安说明情况,我想我本来就是这儿的业主,进门应该没有这么困难,没想到还是被保安询问了10多分钟,问的我都有些生气了,还要我打电话核实。气得我就和保安吵了几句。大晚上的,回家还这么困难。最后保安打电话询问过后,才给我开了门。回家后,我还是觉得挺生气,和我老婆发了顿牢骚。我老婆却说,这样不是很好吗,证明咱们小区管理得严,咱们的安全就有保障。后来我想想,也真是这回事,便也理解了保安。如今,像我们小区管理这么严格的小区真不多,很多小区都是因为物业和业主之间这种矛盾,最后,小区都不封闭了。其实,广大业主也应该想一想,物业封闭管理的受益者是谁?还不是业主自己。我们每天回家总要开门,进小区的大门就是我们回家的第一道门,我们带钥匙开门,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为什么和保安争执呢,我们把钥匙锁屋里,门开不开,不是自己的原因吗,和保安有什么关系。如果业主都能把小区当成自己家,也就不存在和保安之间闹矛盾问题了。

    物业难收费 各验收部门把关很重要
    人物:吉盛业主 李文龙 38岁
    小区封闭对我们业主有好处,我们也很想要一个完全封闭的小区。开始,小区办理各项封闭用的门禁卡、进车遥控器,我们都积极配合地买了。不过,没过几个月,就又恢复开放状态了,门禁卡也不用了,汽车进来按个喇叭也给开了,我们买的东西都成摆设了,白花钱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有的业主不配合物业工作,物业和业主之间摩擦大,最后也不了了之。
    现在的物业服务有时还真是跟不上。我家因为墙体漏水,家里的墙上都长毛了,几次给物业打电话交涉,物业也来人修,但是问题还是存在,现在屋里面还是漏水。像这种情况,也不知道赖谁,说物业不是吧,物业还有人来给维修。不是物业的毛病吧,还确实是物业管理范围的,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要我看,这种问题就是开发商遗留问题、房子质量问题、房子验收部门的问题。
    如今都住这么长时间了,我们找开发商也找不到,物业也无能为力。所以说,要想物业把工作做好,还得是各个部门把关最重要。首先保证房子质量没有问题,那样物业就好管理了。该收费收费,该管理管理。没有开发商遗留问题的存在,我们业主也能配合工作。这样,收费也没有那么困难了。

    本报记者 郭珍珠  咸凯慧  王  超  刘红娇  李锋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王超 摄
    本版策划 郭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