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辽源建城史提前一千余年

“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在辽源”这一新说
让辽源建城史提前一千余年

    5月11日至13日,“辽源龙首山及相关遗迹学术研讨会”在辽源召开。来自东北三省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通过考察文物古迹、开展学术交流,与会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在辽源”这一新说,是将文献研究与文物遗迹调查紧密结合起来得出的新结论。依此新说,辽源建城史就该从公元346年算起,距今已1669年。

    龙首山山城
    地理位置:
    龙首山山城,位于龙首山山顶。山城以龙首山自然山势夯土修筑而成,形状略呈椭圆形,山城周长约1200米。龙首山山城东南2000米与工农山山城隔河相望,东北距城子山山城约1500米,中间有东辽河自东向西绕龙首山山城流过。
    根据学界基本公认古夫余国初期王城在吉林市龙潭山山城一带的说法,经调查研究发现,吉林市由龙潭山、东团山和三道岭山城构成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三座山城中间有松花江穿过,山城下有南城子平地城。据《资治通鉴》记载,夫余为百济所迫,西徙近燕。那么,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应从吉林市之西有“山城拱卫”格局的地方找。
    专家认为:
    辽源龙首山、城子山、工农山山城,恰恰在吉林市之西南构成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三城中间有东辽河穿过,山城下西南有小城沟平地城,符合这一条件。

    辽源龙首山、城子山、工农山山城构成三位一体“山城拱卫”格局
    文化遗存:
    确定古夫余国王城,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与其相对应的汉代到魏晋的文化遗存。吉林市龙潭山一带,就是夫余境内汉代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由吉林市向西,汉代到魏晋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地区,就是辽源龙首山山城一带。在辽源市及其东辽县、东丰县境内,分布着数量众多的青铜文化遗址、西团山文化遗址和汉代到魏晋的文化遗存。类似于吉林市帽儿山一带出土的夫余文化系列陶器和金银器等,在龙首山周围分布密集。
    专家认为:
    龙首山山城内文化遗存符合古夫余国后期王城的条件。

    工农山山城
    长兴后山墓地位于石驿乡北部石驿至辽源市公路东侧长兴沟里。墓地中除了出土有人骨、马骨之外,还挖到过金银饰、铜剑、铁刀、牌饰、玉石珠以及完整的陶罐。从出土器物和墓葬形制特征看,这处墓地属夫余文化旧址。


    汉魏时期陶器口沿
    2001年,在修建魁星楼撤土时,曾发现几件汉初夫余族早期陶器。古城南墙外山坡略顶处,亦曾发现有战国末至秦汉典型遗物。上世纪80年代初,城内大量瓦片、遗迹、房址基石暴露相当明显。其陶器类型已构成一种较鲜明典型的汉魏时期制陶风格。

    龙首山山城出土的莲花纹瓦当
    龙首山发现莲瓣变形纹瓦当,应为汉魏时期“夫余族”瓦当。瓦面上刻有较明显的汉字,很可能就是古夫余国后期王城建筑构件的有力证据。

    东辽彩岚北山夫余墓地出土的铜带卡
    汉代星云纹铜镜在东辽彩岚北山夫余墓地出土。东辽县石驿现在并入安恕的彩岚村,出土的铜剑、一批铜镜和金器、马蹬、牌饰、铁器、陶罐、玉石、玛瑙珠饰等汉代到魏晋的器物,与吉林榆树老河深、吉林市帽儿山两地文化面貌十分接近,完全属于同一种文化,即夫余文化类型。

    彩岚北山墓地
    地理位置:
    安恕镇彩岚村。
    文化遗存:
    1979年,“精白镜”征集于彩岚村,出土于当地墓葬中,这是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
    专家认为:
    这面精白镜,有可能是夫余王室迁都时从初期王城吉林市带到辽源的,这是古夫余国后期王城的力证之一。

    小城沟古城
    地理位置:
    小城沟古城在东辽县安恕镇东6公里的城仁村。
    夫余府附近有商岭。现在辽源南部仍有“萨哈岭”、长岗岭、东腰岭子等地名。
    商岭,很有可能是现在的“萨哈岭”一带。“萨哈岭”是西渭河的源头地带,距龙首山20公里。在龙首山山城与小城沟山城之间,还有“长岗岭”和“东腰岭子”。
    龙首山山城西南的“两河”,西为大梨树河,东为渭津河及其支流西渭河。两河均入东辽河中。小城沟古城就在这两河之间。这与《辽史》所记:“子城”、“行宫”是吻合的,即夫余府西南有两河,两河间有子城。此子城为行宫,又是辽太祖之升天殿。
    文化遗存:
    1981年,该城中出土一面辽代天庆铭文铜镜,这面铜镜是辽末铸造的。这面辽末铸造的铜镜是金贞祐二年(1214年)五月以前加刻验记的。它在安恕小城沟城中出土,对于研究小城子的性质、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很有可能这个辽代小城,辽初已建,我们在城中采集到辽代陶片与瓷片,应是有辽一代都在经营,金代亦沿用。
    专家认为:
    辽源的这些条件,即地理地貌、方位坐标、辽代小城、丰富的文物与文献记载与夫余王城文化及历史留存要素高度吻合,恐再难找到比这更为合适之地。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李  锋  王  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  鹰  张福有  隋二龙  市文广新局  提供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