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东丰旅游资源被低估了(下篇)

本报记者 田蓓蕾 王颢锡

    提 要
    如何给东丰县的旅游资源一个准确的定位?如何让东丰县百年历史积淀的资源环境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扎兰芬围影视基地。


东丰农民画馆创作室。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精彩的发现之旅,正在开启!
    深沉厚重的文化积淀让东丰县之旅饱含情味,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足以使我们流连忘返。
    东丰县城地处长白山分支哈达岭余脉、辉发河上游,是一个五山一水四分田的魅力小城。城内106处大小水库星罗棋布,柞树、寒葱等特色植被郁郁葱葱,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县域森林覆盖率达42.7%,最早跻身于“全国林业百强县”……这是大自然对东丰县的特殊馈赠,也是东丰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
    坐拥青山绿水,独赏,当然了无生趣。为了打响东丰县的生态旅游品牌,全县始终坚持项目带动的发展策略,建设辐射全县的核心景区。同时,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东丰县生态旅游项目的知名度。今年1月份,在全国第四届国际旅游品牌营销年会上,东丰县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这既是对东丰县良好生态环境的充分肯定,也将东丰县生态宜居的品牌形象推向全国。
    优越的区位条件,使东丰县具备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天然优势。东丰县与梅河口市、清原县相接,与西丰县、伊通县、磐石市隔河相望,县域交通四通八达,距长春龙嘉机场158公里,距沈阳桃仙机场268公里,四梅铁路贯穿境内,吉沈高速、长梅高速在东丰县交汇。交通的通达性使旅游活动的可接入性更强,有利于各类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培育、发展,吸引周边省、市的大量游客,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赢局面。
    主题式的深度开发,将自然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东丰县确立了围绕延伸主题游链条,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坚持项目开发主题化的策略。县内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山明水秀、花红柳绿、亭台楼阁、曲径通幽,自然景观如诗如画。配套齐全的健身娱乐、餐饮住宿设施,也让旅行观光的过程更加充实而有趣。
    田园特色浓郁的农家乐将乡村游这一引导城市居民“上山下乡”的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得极具吸引力。在县城内有不同规模的农家乐山庄36个。其中,铜穗级乡村旅游景点2个,辽源十佳农家山庄1个。一年四季,它们总能给人不一样的惊喜:春天可以欣赏到生机勃勃的山林风光;夏天可以在水边垂钓、划船;秋季可以采摘新鲜、绿色的美味蔬果;冬天可以畅享无尽的冰雪之趣。
    另有分布于各乡(镇)的寒葱顶子山、五朵莲花山、大顶子山、白云山、新兴水库、六道沟水库、横道河水库、龙头水库等也极具开发价值。县城内有梅花鹿、狍子、野猪、狼等10余种野生动物,野生药材多达107种,可食用菌类40多种,山野菜30多种。独具特色的小四平金红苹果、太和香瓜、绿色蔬菜、笨养禽蛋、野生鱼类等特色生态农产品,是开发观光采摘、特色餐饮、民俗体验、休闲垂钓等特色农家乐产品的宝贵资源。
    翻过这么多东丰的旅游家底,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历史文化资源还是自然资源,东丰县的旅游资源都是不能够也不应该被低估的,它具有很大的开掘价值和发展空间。如何将这些优质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打造属于东丰的旅游品牌,需要计熟事定的精细谋划,需要联珠缀玉的精心包装,更需要以热情、包容的胸怀和气度迎接八方宾朋。
    东丰人一直在路上!


    调查笔记:
    东丰县素以“工业立县”、“工业富县”为基本发展思路,连续5年第二产业在三产结构中占比超过50%以上。与之相对应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而作为服务业发展龙头的旅游业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眼下,正当全市旅游大发展的有利时机,东丰县又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丰厚资源积累下的天然优势,东丰县旅游业大有可为。
    东丰县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坚持走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之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打造以梅花鹿、农民画为主题的文化游项目,以各山庄、水库、农业生态项目为依托的民俗游、乡村游项目,全力做大极具特色的文化游、生态游品牌,使旅游产业成为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推动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