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的中医师承之歌

——“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结题并通过验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要发展和传承,人才培养是关键。辽源市中医院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已成为辽源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但是,目前同样面临着高级中医临床人才匮乏的状况。面对培养过程中面临着周期长、工学矛盾等不利因素,如何造就一批真爱中医、真学中医、真懂中医、真干中医的中医临床人才,成了辽源市中医院发展进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市中医院获得了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支持并联合北京同仁堂中医院、世界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长城宽带网的合作,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开展了一项有关中医师承模式研究课题——“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经过3年的努力,该项目已于日前经过专家评审验收通过。今天,本报特发此刊和广大读者一起认识该项目。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辽源落地

    “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在辽源市中医院的试点实施尽管充满了偶然性,但离不开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性。这必然性就是辽源市委、市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重视,就是中医院全体员工具有发展的雄心壮志,就是有一个善于抢抓机遇,不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领导班子。
    2011年6月,市中医院院长王龙陪同一位患者赴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向国医大师孙光荣求治,通过该院专家门诊部张丽莎主任联系国医大师孙老后与孙教授交谈了仅10分钟。交谈中,王龙发现孙老的中医及人文底蕴非常厚重,对中医的发展思路特别清晰,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启导力。在感佩之余,王龙想到了市中医院的发展以及辽源市中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王龙心想:“孙大师若是能够亲自教授自己医院的几个医生那该多好。”王龙当即恳求孙老能否为辽源市中医院带两个徒弟。孙大师委婉地以“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为由拒绝了王龙的请求。
    王龙并没有灰心和气馁,而是又进一步说出了自己心里话,耐心地和孙大师沟通。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他的再三恳请下,孙大师马上给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和长春中医药大学领导打电话,求证“王龙”这条“龙”是否是干实事的?孙老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显得很高兴。孙大师告诉王龙:“一个老师带教2名徒弟,是中医最原始的师承方式,受惠窄、费时长、见效慢。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集中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中医临床名家,师资力量雄厚,我可以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同仁堂集团提出建议,能否由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组织导师团队,带教辽源市中医院的徒弟团队,这样就能带动辽源市中医院中医临床水平的整体提高。”这几句话着实让王龙兴奋了好久。
    很快,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同仁堂集团和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领导及有关各方都赞同孙大师具有远见卓识的建议,按照孙大师提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医师承模式:“团队带教团队、网上结合网下、远程链接实地”。为了让这个好事立即成为现实,王龙回到辽源后,马上向市卫生局领导、市政府主管领导、省中医局领导做了项目方案的具体汇报和请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同时,省中医药管理局还承诺给予专项资金扶持该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明确指出:“一定要把这个项目抓紧、抓实、抓好,探索出新路子来,树立样板,力争全面推广。”
    2011年7月上旬,孙光荣大师等一行4人来辽源实地考察,并开展了义诊。孙光荣的这次辽源行是为此项目实施做准备,也正是此次实地考察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奠定了该项目成功启动的基础。2011年8月下旬,市中医院召开了班子专题会议,集体研究,班子一致同意必须抓紧时间推进项目。由院班子成员到北京与同仁堂中医医院就此事进行具体磋商,得到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领导和同仁堂集团中医大师工作室的高度重视。经过集体商讨,反复论证,按照孙教授提出的构想,由辽源市中医院和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牵头联合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北京科技大学、长城宽带网等单位,起草、修订、补充并最终形成了“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实施方案。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实施,吉林省“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于2011年11月21日在辽源市中医院成功启动。

付出总有收获 “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结硕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在于通过继续教育培养高道德、高素养、高水平、高技能、高治愈率的中医临床人才。实施好中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是关键,需要探求新的传承模式。“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把“团队带教团队,网上结合网下,远程链接实地”作为一种新的师承模式,尝试了远程代教,实地跟师,网上网下学习。同时,学员通过在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实地跟师进行传统的师带徒学习,跟多位名老中医学习,提高临床思辨水平,实现了中医资源的整合,进一步独立应用于临床实践。
    “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的实施有利于高级中医临床人才的总覆盖率,加速中医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充分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避免“近亲繁殖”; 有利于继承人在坚守岗位工作的前提下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医者综合素养。为了该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其合作单位都认真落实“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计划”和“实施细则”, 为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后继力量。在“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计划”实施伊始,市中医院和东丰县中医院共选送10名学员进行学习。这些学员不但可以利用远程视频教学,在线培训,而且还能进京通过在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对孙光荣教授,张炳厚教授,钱英教授,冯世伦教授,郁仁存教授,周耀庭教授,栗德林教授,高益民教授、王今觉教授、王禹堂教授、许彭龄教授等多位教授进行临床跟师侍诊,通过实地跟师的方法对中医临症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参与该项目的全国名老中医还定期亲临基层工作单位,实地带教,指导学员出诊,纠正学员在辨证施治中出现偏差,提高其临证思辨水平。
    3年来,市中医院紧紧围绕项目计划所确定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相关任务要求,完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细化项目管理,积极组织学员开展远程会诊、视频带教,践行“远程链接实地”的师承模式,创造条件为传承人所学提供传播发展的平台,定期不间断开展“杏林大讲堂”讲座,积极推进“杏林”文化建设。通过3年的努力,该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探索出了“网上学习掌握中医经典和全国中医名家学术经验、网下从师侍诊继承创新导师群体学术经验、远程会诊积累导师群体学术经验、独立临床积累自身学术经验”的新型师承模式;通过组织13名专家参与理论授课,进行了14次专题讲座,4名专家共进行了5次示范诊疗。制作了14次的培训课件等方式形成了一批珍贵的学习资料;通过“团队带教团队”的方式进行侍诊跟师学习形成了一批师承研究成果;培养了一批高级人才,通过3年来的学习,选派的学员在中医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方面均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职称晋升方面,姜雪华及任长旭等2名继承人职称晋升为主任医师,方得祚、曹文、靳占奎、刘占明晋升为副主任医师,靳占奎被提拔为心病科主任,张义龙、张跃双被提为疗区执行主治医师,全面负责科教研工作。

师承模式获肯定“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通过验收

    4月17日下午,吉林省“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结题验收会在市中医院会议室内举行。验收专家组成员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惠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原司长贺兴东、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键、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杨晋翔、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通过听取项目汇报、审阅了相关文档,经过相关质询和讨论,形成了验收意见。4月18日上午,吉林省“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验收总结座谈会在辽源市宾馆召开。会上,验收专家组组长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慧勇代表专家组宣读了“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结题验收评审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顶层设计具有创新性,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传承模式新颖,技术路线成熟,研究成果丰富,时间效果明显,达到了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合作共赢的目的。”
    在验收总结座谈会上,“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也受到了参会的其他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国医大师孙光荣慷慨激昂,声音洪亮地讲话赢得了阵阵掌声。他认为,中医人才是中医行业的未来,人才是中医发扬光大的根本,而中医教育则是人才培养的根本。辽源市中医院选派10名学员通过“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学习中医的模式尽管样板小,但是模式新,这是对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做的有益探索意义重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说:“这个专家组可不是一般的专家组,专家组成员不仅仅由业内业务水平拔尖人员组成,而且还有从事中医药管理人员、中医人才培养教育数十年,经验丰富,中医造诣极高的人员组成。因此,“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能够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很高的评价是一件不易的事情。”在会上,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用真诚客观的话语评价“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认为该项目的实施不为名利,而是为了中医人才的培养和广大人民的幸福。对于“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如何取得如此的成功,北京同仁堂集团党委副书记陆建国这样说:“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诚然离不开各个合作单位的精诚团结,离不开相关部门的上下联动,更离不开辽源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如果没有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推进再好的项目也很难实施。”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认为“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创新了中医人才的培养模式,整合了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取得了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的经验。
    吉林省“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结题并通过验收,这对于我市和市中医院来说是一件喜事,是对市中医院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一个肯定。接下来,我们相信市中医院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还会一如既往扎实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推广好经验,创造更加宽广的人才成长平台。

“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让学员收获颇丰 受益终生

    方得祚是辽源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在3年前因个人能力优秀,被选拔成为“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的10名学员之一,并在项目验收总结座谈会上作学员代表发言。
    通过这3年跟国医大师的学习,方得祚收获了很多。首先就是医德。大师们为学员讲的第一课就是医德,在教学过程中大师们一直强调学医先做人,做中医要有广博的胸襟、悬壶济世的情怀。通过与大师们的要求对比,方得祚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更加强化了“医生不仅对患者负责,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去面对所有的患者”的理念。
    方得祚在3年的学习中,完善了对基础理论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医经典的重视程度,提高了临床技能水平,开阔视野,见识了不同流派大师的临床操作过程。作为县级中医院的基层大夫,能直接聆听不同派别的国家级大师的教诲,学习大师们的看家本领,观摩大师们的临床操作并指导实践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3年里,方得祚不仅收获的是已经学到的知识和对医德的更高要求,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清晰了未来要走的道路,方得祚非常感谢能有这次的学习机会,感觉这3年的学习经历是足以受益终生的。
    姜雪华,任职辽源市中医院中医门诊主任医师,参与这次“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的学习,使得他的经典理论进一步夯实。3年中,每年学员们都会去北京的同仁堂跟师侍诊,跟这些著名的国医大师学习。学员们跟师抄方,由北京名老中医、同仁堂大师示范诊疗并且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继承大师们的学术思想,思辨思路。姜雪华记得,曾有名治疗了30多年不见好的女患者,大师仅用四味药组成?的药方就治疗好她的病情。这种神奇的治疗过程让姜雪华非常佩服。重要的是,姜雪华认为,这些国家级的大师一视同仁地面对患者很值得自己学习。只有在医德和医术都没有欠缺,才是一名真正的中医,才能在中医药方面有所发展。
    总之,“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的圆满完成,不仅让姜雪华和他的同期学员们有所提高,也让他看到了我国中医学发展的未来。这种崭新的师承方式,不仅能让基层的中医们博采众长,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也让真正热爱中医事业的人们,看到了中医发展的曙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王志勇座谈“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


国医大师孙光荣座谈“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座谈“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惠勇座谈“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


辽源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市中医院院长王龙作《“长白山杏苑新林项目”结题汇报》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  锋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胡希伟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