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中聚:争做新能源行业的“领头羊”

    编者按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以抓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就是以抓项目建设为第一要务。辽源要发展,关键也是抓好项目。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追踪辽源招商项目”专栏,对高新技术产业、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产业、城市开发、现代农业、外商投资等7个重点领域招商项目的成长性及对辽源经济的拉动支撑作用进行追踪报道,达到以商招商的目的。 

吉林中聚:争做新能源行业的“领头羊”

本报记者 王颢锡


    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吉林中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重点引资项目和新能源产业集群领军企业。自2010年落户辽源以来,公司始终致力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产品性能的优化,经过近5年的不断发展,吉林中聚已经逐渐成长为国内新能源行业中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良好成长性的优秀企业。
    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我市转型发展的接续替代产业,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提供税收优惠、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投资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吸引了大批域外新能源企业在我市落地投产。中聚公司总经理杨波坦言,他之所以选择在辽源投资兴业,就是被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招商诚意打动,被我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就是看中辽源城市转型过程中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
    宽松的投资环境扫清了企业发展初期的政策阻碍,一流的产品质量则是企业稳固市场地位的真正核心。中聚新能源专注于产品研发、创新和性能提升,生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公司副总工程师庞雪表示,依靠产品技术设计上的改进和对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严格把关,公司生产的动力电池可以实现充放电2500次的标准要求,在循环性能上要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高出20%左右。同时,在低温条件下的续航能力也要比其它普通动力电池高出5%,能够适应恶劣气温条件下的储能和动力需求。
    尽管新能源企业生产过程的精细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依然需要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产品组装和严格的质量监控。在公司的电芯车间、正极辊切车间、正极涂布车间和封注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平均每个部件在一个工人手中停留5秒至10秒后就会迅速进入下一道工序之中,衔接十分紧密。庞雪对记者说,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平均生产周期在一个月左右,要经过7道大的工序,包括几百个精细的操作步骤,每名工人在上岗前都要接受统一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
    过硬的产品质量保证了稳定的市场需求。作为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唯一的电池生产企业,公司先后与一汽客车公司、启明信息公司、富奥研发公司等达成合作,并在电源和储能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司生产的胶壳锂离子储能电池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20%,产品同时远销欧、美、日等国际市场,占全国新能源电池出口总量的10%左右。杨波表示,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相信依靠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有力支持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一定能将公司建成国内乃至世界领先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在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为我市的转型发展加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