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
全面推进辽源“智慧气象”现代化建设 提升我市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单福辉
今天,我们迎来了2015年“世界气象日”,今年的纪念活动主题为“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辽源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天气气候相对比较复杂,春季干燥风大,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也是干旱、暴雨、寒潮、暴风雪等气象灾害多发地。在全球气候变暖这种大背景下,多年不遇的极端气象灾害频繁发生。2013年出现两次大暴雨;2014年出现了严重春旱和夏旱,这都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深入认识,把握气候规律,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减轻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水资源、生态、能源、城镇化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提高认知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需要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作支撑。全面推进辽源智慧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天气、气候和大气环境预报准确率以及开发利用保护气候资源的气象科技、业务、服务支撑能力,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是我市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民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起步之年,这些都离不开气象服务和气象保障。各级气象部门要按照我市全面推进智慧气象现代化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切实把气象现代化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深化对气象现代化的认识,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规律,增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意识和防灾减灾的风险意识,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保障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战略统筹谋划和推进气象现代化,加快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水平。
立足保障农业发展。干旱缺水是制约和影响我市经济发展及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改善雨时雨效,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最大可能向天要水。大力推进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提升基层农业气象服务能力。
立足保护生态环境。今年,市政府提出了“落实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辽源”的重要部署,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任务,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升生态气象监测能力,及时发布监测信息,开展各类气象服务,为保护和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发挥应有的作用。
立足经济转型发展。通过气候变化监测、气候可行性论证、重污染天气预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提高发展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为我市转型发展开辟新路径。要增强气候生产力意识,充分挖掘日照、热量、风等可再生气候资源,充分利用湿度、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创新思维,强化举措,积极开展相关服务,全力助推我市新兴产业发展。
立足维护安全稳定。雷电、冰雹、大风、暴雪、雾霾、霜冻、冰冻等气象灾害,不仅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严重威胁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把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作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内容,加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及信息发布设施建设。
立足保障改善民生。气象工作既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又与保障改善民生紧密相连。继续完善智慧气象建设,增强物联网理念,建立公共气象大数据服务平台,建立完善信息联动、交互响应机制,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利气象服务支撑,加强对城市生命线工程设施、城市空气质量的监测预报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城市运行气象保障能力。
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是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撑,意义重大。我们要锐意创新、科学务实,努力走出一条辽源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之路,争取提前、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为辽源转型发展、富民强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智慧气象”助力辽源抵御气候变化
侯雪松
“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2015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地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明显增多,我市也屡屡出现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重大气象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通过气象综合观测、分析和预报可获得有关天气、气候和水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掌握这些信息虽然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做到对灾害进行早期预警,提前防范,以及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为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社会的科技含量,快速、及时地进行灾害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从2012年开始,市气象局借助辽源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开始了辽源智慧气象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建设完成并投入业务试运行,为我市抵御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灾害性天气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通过智慧气象平台,气象部门可以实时监视全国范围内的云图、东北区域的雷达拼图、辽源多普勒雷达扫描图像、全市自动站监测数据、全省加密站实时雨量温度的变化以及全省中尺度预报模式生成的预报服务产品等,实现了对辽源地区天气多尺度、全天候的监视,一旦辽源周边出现灾害性天气,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跟踪,提前研判,为防灾减灾争取宝贵的预警时间。
依托智慧气象平台中的高清会议会商系统可以实现与省内气象部门的可视化会商,不但可以从省局获得预报服务方面的指导,还可以指导县级气象局开展预报服务工作。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摄像会议系统,借助互联网与智慧城市成员部门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实现实时会商,为种养殖大户及其他专业服务用户提供可视化的直通式服务。
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智慧气象系统和辽源市各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互通和资料共享,并及时将各种预报预警信息传送给各相关部门。在出现灾害性天气时,通过短信发布平台及时发布预警短信,充分发挥气象部门防灾减灾的“消息树”作用,并为市领导决策提供科技支撑,提高防灾减灾的工作效率,减少灾害损失。今年市气象部门还将开发智能手机的移动客户端,为普通民众提供相关服务,只要通过移动客户端连入互联网,就可以实时查询辽源本地天气情况、未来天气预报以及实时的云图、雷达图像等,还可以接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各种服务信息。
智慧气象系统是一个智能化、综合化、网络化的综合性服务系统,借助此系统,气象部门将气象服务深入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无所不在、无微不至”,为全市抵御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助力全市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福祉安康贡献力量。
关注气象 共筑和谐
王彬彬
3月23日为“世界气象日”,自1961年以来,它已伴随人类走过了54个寒暑春秋,选定3月23日,旨在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于此日生效,以及国家气象和水文部门为社会安全和福祉作出的重要贡献。每年的庆祝活动都集中在时下关注的主题,2015年的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随着国际社会迈向应对气候变化的宏伟决策与行动,这一主题的提出恰逢其时。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人类采取有力行动迫在眉睫。这不仅意味着要抓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还应该未雨绸缪,更多地思考如何根据外界变化,积极探索调整和重构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提高人类抵御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更为现实和紧迫的任务。
同时,气候变化与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从农业到旅游业,从基础设施到卫生,它几乎对所有社会经济部门都有影响。它对水、食品、能源等战略资源造成冲击,减慢可持续发展的速度甚至对之造成威胁。然而,气候变化也带来了大气、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以及太阳能、风能等气象能源的变化,从而为人们开发利用气候气象资源,促进人类自身发展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因此,提升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使我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气象资源,是当前需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气象部门积极开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评估,为优化能源结构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科学数据;大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努力改善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状况;加强农业和生态气候区划,研究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气候资源利用途径及农业生产力布局,从而在开发利用天气、气候和水资源中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保障作用。
目前,随着卫星在内的遥感技术的发展、重大科学进步和计算机能力的大幅提升,有关天气和气候及其变率和变化的信息,从每日天气预报到季节性气候预测,早已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过去几十年,气象和气候科学的发展进步可谓一日千里,气象知识看似普通,但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类同在一片蓝天下,环球同此凉热。气候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只要全人类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了解气象知识,关注气候变化,就能形成充分尊重自然、改造资源的推动力,就能走上一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人工增雨惠及百姓
曹雅杰
辽源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始于2001年,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保障辽源工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科技措施,堪称一项“民心工程”,为辽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人工增雨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一个主要方面,主要为农业抗旱减灾服务,还进行森林灭火、水库蓄水、城市降温、改善生态环境等专项服务。2014年,我市气象部门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春、夏抗旱保粮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箭”润天催甘霖,喜增春雨保春播。 面对2014年辽源地区春季降水少、气温偏高、风力偏大、土壤水分大量散失、春播出现严重旱情等情况,全市气象部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5月2日至4日,出动增雨火箭车5架次,在宴平、杨木水库、金州、平岗、建安、安恕、横道河、小四平、大阳等作业点进行了12次作业,增雨效果非常明显,全市下了场透雨。辽源地区平均降水量17.8毫米,全市增加降水1500万立方米左右,有效地补充了土壤水分,滋润了干渴的大地,抗旱保苗保春播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降水利于大气污染物沉降和转移,改善了我市空气质量,大大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减轻了春季防火的压力。
危难之处显身手,抗旱保粮立战功。2014年7月22日到8月9日,辽源连续19天没有出现降水,且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有6天出现最高气温超过30℃的高温天气,我市岗地旱情已较为明显,平地旱情初现。随着旱情的发展,市领导要求气象部门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大力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8月10日至24日,全市气象部门把握住作业时机,组织出动增雨作业人员66人次,车辆30辆次,分别在15个作业点进行流动循环增雨作业,使全市旱情基本解除,为我市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发挥了关键作用。
从气象文化软实力看气象事业发展
李鸿朋
气象文化是气象部门精神风貌与精神内涵、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价值尺度与价值取向的高度凝聚。辽源市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气象文化建设,以坚定的信念引领事业,以高尚的精神凝聚队伍,以先进的文化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先进文化与气象科技的互动作用,为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多年来,辽源市气象局不断丰富和发展气象文化,气象软实力显著提升,气象文化成为干部职工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按照《中国气象文化建设纲要》,坚持定期开展文艺汇演、征文与演讲比赛、单项文体等气象行业文化体育活动。每年投入资金,积极改善办公环境。在气象局走廊里,随处可以看到带有孕育辽源梅花鹿之乡、琵琶之乡、气象谚语、冷暖雨雪风图像、机关五满意工作标准、廉政警句文化宣传展板,形成深厚的气象文化宣传氛围,达到气象文化、廉政文化、辽源地方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处处感染人、教育人、鼓励人、影响人的文明新风宣传氛围。组织精干力量撰写了辽源地理人文、历史演变、经济转型成功历程、气象服务于工农业、气象服务于防灾减灾、气象抗旱增雨为内容的《辽源气象赋》,这是辽源气象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辽源市气象局大力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弘扬气象精神,每年都举办身边的共产党员、身边的劳动模范、身边的优秀青年等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座谈会,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有效地促进了气象工作快速发展。
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推进气象文化发展的意见》,辽源市气象局党组提出要切实增强和牢固树立气象文化自觉与自信,不断满足人民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深入农村、学校、社区推进气象科普工作,巩固气象职工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升气象宣传能力与水平,不断丰富气象文化载体和内容,连续多年组织气象志愿者到市特殊学校送温暖、慰问辽源好人,不断丰富学雷锋活动内涵,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辽源市气象局在2012年获得全省文明单位的基础上,2015年2月,又荣获全国第四届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精神文明之花在辽源市气象局盛开。
加强依法行政 切实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能
赵玉新
雷电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因雷电造成火灾、致人伤亡、损坏设施的事故常有发生,已成为影响安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市雷暴活动频繁,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关系到平安建设的大局,因此做好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意义重大。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政府赋予气象部门的职能职责,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开展,依法管理,依法实施。
辽源市气象局按照建设“智慧辽源”、“平安辽源”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采取主动服务、融入服务、推进服务和自助服务方式,切实加强防雷安全监督管理,着力推进防雷减灾公共服务,广泛开展防雷减灾科普法规宣传,增强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一是严格执行防雷装置定期安全检验检测制度。防雷检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装置检测工作。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尤其易燃易爆品储运等危险爆炸环境的防雷装置检测每半年一次。对有关防雷设施不合理、有重大隐患的单位责令限期改正。突出抓好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场所、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等重点部位和通信、广播电视、石油化工、医院、大型商场、教育等重点行业的防雷安全检测。
二是做好新、改、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防雷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与验收,严格落实防雷装置“三同时”规定,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重点加强对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的新、改、扩建建(构)筑物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三是防雷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火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积极与安监、消防、住建、公安等部门联动互动对雷电灾害防护装置进行联合查验,确保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减少或避免雷灾事故的发生。辽源市气象局高度重视防雷安全工作,按照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以及全市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零容忍”的要求,以整治防雷安全隐患、减少雷电灾害事故为目的,在全市开展了防雷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工作。
四是建设全市雷电监测系统和防雷减灾公共服务系统。广泛宣传普及有关防雷的法律法规、防护技术和避险常识,防雷科普宣传覆盖面不断扩大。
五是始终坚持防雷工作主动服务、积极服务、真情服务、贴心服务。树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单位建立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全力支持辽源地方经济发展。
辽源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公告
为避免或者减轻气象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吉林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等有关条款的规定,辽源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按照辽源市人民政府指示,将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和防灾减灾需要,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有序应对作业中意外事故发生,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开展作业的时段:常年。
二、作业影响区域:辽源地区辖区范围。
三、作业用武器装备: 所用弹药为增雨防雹火箭弹。
四、作业中出现意外的处理:火箭弹发射后因故未正常在云中行进喷射凝结核,而提前落到地面时,发现人员应立即向当地村委会、镇(乡)政府、公安机关或当地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报告,并切实保护好现场,我们将立即派专家前往并按国家相关规定处理。任何人不得摆弄、搬运或自行拆卸火箭弹,以防发生意外伤人事故。如因私自摆弄、搬运、自行拆卸火箭弹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市、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不负任何责任,相关部门将作为安全事故严肃处理当事人,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五、市、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联系电话:
辽源市:0437-5081516
东丰县:0437-6222905
东辽县:0437-5555121
特此公告
辽源市气象局
公 告
为保障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的安全,规范管理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活动,依据《吉林省气象局关于禁止使用氢气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的通知》(吉气函〔2013〕181号),在全市范围内禁止使用氢气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
辽源市气象局
2015年3月23日
①防雷服务获群众赞誉。图为群众给防雷检测单位送锦旗
②市气象局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
③东辽县气象局到德忠村开展气象知识普及活动
④气象科普宣传进校园
⑤防雷检测
本版稿件、图片由市气象局提供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