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常态 追求新作为 努力实现东辽跨越赶超

东 宣

    经济新常态既是巨大的挑战,也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挑战和机遇,2015年,东辽县紧紧围绕开发一产、巩固二产、激活三产,深入推进“三保三增”,以“一个统领、两个坚定、三个高度、四个园区、五个产业”为目标,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和质量,努力实现东辽跨越赶超。
    以抓好党建工作为统领,打牢发展基础
    东辽县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做好“四个强化”,用党的建设新成果推动全县各项事业发展。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干部管理,突出工作实绩,在实践中识别干部、培养干部、任用干部,让有为者有位。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考核评比机制,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强化基层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率,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行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深化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一步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强化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对腐败问题始终坚持“零容忍”,以反腐倡廉的显著成效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坚定经济发展不动摇,提升县域综合实力
    2015年,东辽县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突出抓好“四个园区”,全力发展“五个产业”,努力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四个对接”抓项目,大力抓好招商引资。立足对接央企、民企、科企、外企,进一步对接国家政策、经济转型规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产业梯度转移抓项目,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新格局。突出抓好4个园区,做强园区经济。按照主体功能分区、产业集聚、园区(基地)建设3个抓手,加快工业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提高产业带动能力。精心打造经济开发区、生态产业开发区、循环经济产业区、水源保护开发区建设,提高园区规划水平,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和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园区经济。注重汽车零部件、模具加工、建筑机械制造、商贸物流、特色养殖“五大产业”发展,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型产业。改善民营经济竞争环境。进一步加强经济软环境建设,缩减审批时限和流程,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规范对民营经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检查活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和支持有实力、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积极培育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形成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
    坚定改善民生不动摇,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2015年,东辽县坚定改善民生不动摇,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东辽百姓。全年共谋划21项重点工程和18项民生实事。做到项项有方案、有责任人、有推进表。加快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廉租房建设与管理工作,满足城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需求。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启动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和中医院项目,按时完成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加快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快教育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每名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正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提高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努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失地农民等就业困难群体和小微企业的就业工作。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积极推动辽河文化、朝鲜族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形成具有东辽特色的地域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二人转、满族剪纸、根雕、草编、鱼骨画、葫芦画等特色民俗资源,逐渐向精品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重点抓好吉视传媒的网络全覆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努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涉及面广、受益者多的道路交通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切实抓好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黑土地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确保在农业增效上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