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文化建设精彩纷呈
——西安区庆祝建区三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六
张艳娜 葛鑫武
30年来,西安区始终坚持加强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使西安区文化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百花绽放的喜人局面。
惠民生,群众文化大放异彩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西安区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近年来,新建了1个数字图书馆、2个老年活动室和9个高标准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5个文体广场配备活动器材,为17支秧歌舞队配备音响、乐器等设施。组建了社区合唱团、舞蹈队等30多支文体队伍,文艺团体成员700余人。平均每年在全市各大广场开展文化活动120余场,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完成了23个村的“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
创品牌,特色文化异军突起
近年来,西安区以发展特色文化为重点,深度挖掘地方文化新内涵,积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突出抓好西安泥塑项目,加大对该特色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新建了西安区民俗艺术馆和西安泥塑艺术工作室,积极开展泥塑工艺进课堂活动,有效解决了民俗文化发展和传承问题;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吉林省第一家国家级乒乓球运动传统项目学校,1986年以来,共获国际、国内奖牌699枚。
促发展,文化产业再创佳绩
西安区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凯旋王国创意园、矿山湿地公园、酒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提高西安区的知名度,切实扭转东北地区游乐项目匮乏的现状。同时,从爱国主义教育入手,发挥红色旅游功能。西安区现有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辽源革命烈士陵园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很好地发挥了红色文化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