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要谢谢农科院”
本报记者 李及肃
2月2日,星期一,辽源市农科院大门口。这里是建安镇榆泉村4组村民焦运录和记者在电话里约定碰面的时间和地点。
9时许,记者来到市农科院大门口时,焦运录正站在门前四下张望,一幅焦急的样子。听老焦讲,从榆泉村到市农科院要先坐一个小时的乡村客车,到火车站再转乘公交车才可以到达。他此次专程到市内找记者,就是想表达对市农科院10年来无偿为他提供种子的感激之情。在市农科院所属的吉东种业公司副经理秦宝军的办公室,记者了解了老焦要对农科院表达感谢的原委。
原来,焦运录的妻子张玉霞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后来又得过脑溢血,家庭生活困难,全家只靠一垧来地的收入和低保金维持日常生活及支付医药费。2005年,市农科院院长刘伟率队下乡挑选优良种子推广示范田时,在榆泉村了解到焦运录一家的困境后,破例将焦运录家的一垧地列为市农科院的示范田。秦宝军向记者介绍,按农科院的惯例,一般的示范田仅限二三亩地,但由于焦运录家的特殊情况,种子公司每年都提供一垧地的种子送他。焦运录告诉记者,农科院的技术员每年都到他家地里帮忙,指导种地和田间管理。10年来,他家的一垧地年年丰收。去年我市虽遭遇了罕见的旱情,却没影响焦运录的收成,一垧地打了两万多斤粮。依靠卖粮钱和低保金,现在老焦家的日子已不像以往那么困难了。
老焦对记者说:“农科院一诺千金,年年免费送俺种子,还帮忙种地,这让俺树立起了把日子过好的信心。俺要谢谢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