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辽源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年1月21日在辽源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发改委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困难不断增多的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和社会在新常态下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60亿元,增长6.5%;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6.8亿元,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9亿元,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4亿美元,增长9%;节能减排等控制性指标全面完成。
    (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63.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2.9万亩。通过采取人工增雨等抗旱措施、加强粮食作物田间管理、科学指导和实行重大增产技术等有效举措,粮食产量稳中有增,全市粮食总产量预计达到47亿斤,比上年增产0.4亿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开工建设粮食高产核心区、畜牧产业精品区、园艺特产示范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等农业园区和基地100个,涵盖了蔬菜、柞蚕、梅花鹿、食用菌、畜禽等特色产业,面积超过18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94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3家,市级69家。预计重点龙头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23亿元,增长15.2%。
    (二)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19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400亿元,增长6.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全市工业用电量预计完成19.4亿千瓦时,下降4%,降幅持续收窄。两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较快,装备制造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7.3%;高精铝加工、纺织袜业、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启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省级化药、针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新登记私营企业1324户,增长15.2%;新登记个体工商户7216户,增长15%;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8%。
    (三)服务业实现快速增长
    第二届中国辽源国际袜交会成功举办,贸易成交额达126.5亿元。已有100余家袜业、农业企业入驻阿里巴巴辽源产业带,线上月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中国华联电子商务平台落户辽源并上线运营。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气象等信息惠民工程投入使用。我市被国家确定为“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在80个入选城市中位列第13位,荣获国家智慧城市建设成就奖。积极推动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工作,吉林省国醇新能源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完成剥离任务。新增鴜鹭湖旅游度假区、道路交通安全体验公园、青少年平安教育馆等3个国家4A级景区,5个国家3A级景区,2个国家级2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87万人次,增长17%;旅游总收入25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0亿元,增长8.9%,增速分别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4.5和2.6个百分点。
    (四)投资和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全市组织实施了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20个,其中续建项目143个,新开工项目77个。我市220个亿元以上项目按年初计划全部开复工,开复工率100%。继续实施市级领导包保项目制度。通过采取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会、调度会等方式,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建设。以市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重大项目服务推进工作的通知》,市直相关部门主动为项目单位提供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强化,效率进一步提高。棚户区改造、伊开高速公路一期、北部新城热网、辽长铁路、市政道路桥梁、利源精制深加工扩产、麦达斯轻合金铝合金板带箔材、天楹垃圾发电、“气化吉林”辽源段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带动了投资实现快速增长。
    (五)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振兴东北政策机遇。在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文件颁布后,我市积极组织起草落实意见,下发了《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务院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落实意见》,对涉及我市的项目、试点、示范和政策,提出了具体工作任务,明确了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收集汇总重点项目70个,总投资1560亿元。积极与国家、省有关部门沟通对接,精心组织编制《辽源市仙人河流域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和《西安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实施方案》,为争取国家和省政策资金支持奠定基础。争取到国家资源型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2.9亿元。在国家组织的资源型城市绩效考核工作中被评为良好档次,获国家奖励资金1853万元。在省政府对各市州年度绩效考评工作中,我市获全省第一名。
    (六)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
    我市按照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的总体安排,进一步明确城镇化发展思路和任务,加快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镇和示范镇城镇化建设,预计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5%。东丰县获得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南部新城十馆工程外部装饰及防水工程完工。寿山新区起步区“一横一纵”道路竣工通车,净水厂、中小企业孵化器、变电站等工程进展顺利。北部新城东西孟工业园区道路、雨水和排水管线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已有4户小微企业签订入驻合同。金州乡现代农业园区、旅游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金州生态产业园顺利通过省审核,使我市又新增一个省级产业园区。那丹伯、拉拉河、渭津、安恕等重点镇建设扎实推进。
    (七)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
    全市确定的148项改革任务中,有133项正在积极推进,其中有41项已基本完成,还有15项需要等国家和省里陆续出台政策后跟进实施。其中科技体制改革、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税收和预算制度改革等改革任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引进国内域外资金520亿元,增长9.5%;实际利用外资2.8亿美元,增长12%。突出专业招商和精准招商,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分队招商40次,请进来考察团组50余次,对接行业百强企业和上市公司近200户。全市共签约落地50个亿元以上项目。与北京首都农业集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辽源·中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金鼎城市购物花园、锅炉辅机成套设备、鑫晟汽车零部件等23个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建设。
    (八)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预计单位GDP能耗和CO2排放强度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强化节能责任落实,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建立全市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节能减排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从严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审批,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制定了《辽源市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全面禁止露天秸秆焚烧,城市中心区全面实行“禁烧”,治理超标燃煤小锅炉、餐饮业油烟,推进工业粉尘除尘系统提升工程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空气质量。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工程通过省验收,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杨木水库人工湿地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完毕,加强杨木水库上游整治,实现水源地保护区全面禁排,保障了全市人民饮用水安全。经过积极争取,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市获得批复。
    (九)民生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49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建成保障房32755套,回迁居民1.3万户,改造暖房子95万平方米,综合整治物业小区36个,托管弃管小区6个。城市24小时供水能力达到90%。市区“八路一桥一广场”工程交付使用,维修改造城区22条背街小巷,完成16条道路硬覆盖整修。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4家县级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5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488家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市第一职业高中实训楼、市中医院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群众艺术馆、社区服务站及村卫生室改造等项目先后得到国家资金支持,民生领域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为我市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总结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超出预期,企业融资难、用工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效果不突出。政府到期债务还款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愈加突出。税源型、高科技含量的大项目少,项目建设周期长,建成达效慢。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对相关行业影响较大。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之年,也是全面依法治市起步之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六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抓住东北振兴新机遇,继续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重点任务,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强化法制思维,更加注重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协调推进“五大建设”和“五大发展”,加快实现辽源转型发展新跨越。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省计划。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工作任务
    1.扎实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
    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计划组织实施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0个,总投资119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40个,总投资878.6亿元;拟新开工项目60个,总投资311.4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实施好重大基础设施类34个亿元以上项目,重大产业类117个亿元以上项目,重大科技创新类9个亿元以上项目,重大民生类35个亿元以上项目,重大生态环保类5个亿元以上项目。重点推进辽源至长春铁路、东辽河干流辽源段防洪工程、伊开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气化辽源”天然气利用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中意厨卫家居科技产业园、金州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积极做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循环经济试点等政策资金争取工作。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继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施好粮食产量提升工程,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总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0亿斤阶段性水平上。突出抓好金翼蛋品、鹏翔肉鸡、东丰梅花鹿、皓月肉牛、麒鸣生物肉羊、东辽黑猪6个市级现代畜牧循环经济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30个高标准粮食高产核心区建设,新增600栋有机绿色蔬菜大棚。谋划建设立足东北、辐射全国的梅花鹿、绿色大米、绿色杂粮等农产品批发物流配送市场。全面实施“健康米、放心肉”工程,加快市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建设,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力争农村承包土地流转面积增长10%,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0个以上。
    3.全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
    突出引进大型国企等资本,推进鑫达钢铁与中铁集团、巨峰生化与中石油、鸿图纸业与深圳宝安集团等企业合作。装备制造业突出以低中端生产向中高端制造转变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农产品深加工业依托玉米等粮食农产品产区的地域优势,以及鸡蛋、羊和梅花鹿等畜禽农副产品的资源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高精铝加工产业突出以精深加工、精制产品为重点,上拓下延产业链条,形成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铝精深加工产品。纺织袜业突出以做名品、树名牌、建名城为重点,以电子商务园区为载体,提高辽源袜品线上交易额和社会影响力。医药产业以推进企业重组、激发发展活力为重点,抓住当前国内医药企业资源整合的有利时机,加快修正集团在开发区投资建设医药产业园步伐,盘活辽源现有药号存量。加大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加强水、电、煤、气、运等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工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微型企业上数量、小型企业上规模、中型企业上档次“三上”行动。力争全市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1750亿元,增长9.4%。
    4.突出抓好服务业发展
    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辽源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辽源市商业发展规划》等规划,突出抓好三大工程建设,推动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一是建设休闲旅游和健康养老服务业扶持工程。实施旅游兴市战略,重点打造城市时尚旅游、生态乡村旅游、文化风情旅游、工业旅游四个板块,精细设计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完善鴜鷺湖、聚龙潭等景区建设,努力打造省内重要旅游节点城市。不断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辽源市养老示范养护楼、东艺桃源府养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二是建设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振兴工程。紧紧抓住被国家“十二部委”确定为全国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这个有利契机,大力发展信息惠民产业,推进总投资34亿元的辽源市信息惠民工程建设。东北袜业园电子商务园区与阿里巴巴产业带继续深度合作,打造电子综合性互动服务平台,引领辽源电子商务发展。三是建设商贸流通业转型工程。推动辽源市仙城物流园区水果蔬菜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快辽源·中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龙山区汽车贸易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
    5.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
    调整编制完成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依据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聘请专门机构做好规划的调整编制工作,力求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调整和明确南部新城定位,引进战略投资者,与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统筹推进。坚持规划先行,创新融资模式,有序推动寿山新区和北部新城建设。加快推进金州乡省级示范城镇建设,开工建设农民新区,推进主要路网桥梁、供热、净水、污水道路管网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那丹伯北方农畜产品综合贸易产业园、渭津河口工业区物流、安恕镇域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跟踪国家和省的政策信息,做好沟通和衔接,谋划整理好城镇化重点项目,为我市的城镇化建设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
    6.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重点抓好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制度等经济体制改革,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土地流转等城镇化配套改革,实施市区分税制改革、公车改革等财税体制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协同发展机制。转变招商引资方式,注重招商实效。实施重点区域和产业招商双轮驱动战略,提高签约落地项目数量和质量,提升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力争纳入全省签约项目调度系统排名位次前移。争取落地亿元以上项目60个,引进域外资金550亿元。加快推动辽源经济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
    7.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保障房6300套。继续实施“暖房子”工程,同步配套实施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并将改造后的弃管楼实施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快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争覆盖全市各社区及50%以上的行政村。争取注册登记养老床位总数达到30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40张。按现实需求设置和打造特色专业,加快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使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及百姓生活。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对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实行实名制报送和常态化管理,就业援助率达到100%。力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全年劳动者素质培训达到4000人。
    调动全市各方面力量,广泛开展调研,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力争使“十三五”规划更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描绘辽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