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作风转得实 百姓看得到

本报记者 王茵

    开栏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各单位各部门在活动中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报今日起开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成效展示台”专栏,晒晒各级各单位各部门为群众做的实在事儿。

    公用事业,干的是门里门外的活儿,管的是大街小巷的事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怎么样,作风转得实不实,老百姓有着最切身的感受。
    8月15日,一份“先别急着交取暖费”和“辽源市民强烈要求取暖费下调”的微信投票专帖由辽源互联网信息中心转至市公用事业局。
    接到通报后,局领导立即责成供热燃气管理中心会同市热力集团就该情况进行调研。8月20日,登陆市公用事业局网站,该问题在市民心声栏目得到全面解答。
    通过“民声”看“民生”,这是市公用事业局作风转变的切实之举。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局进一步加强了政务公开工作,坚持市民心声、舆情监督有情必复、有问必答。供热、供水、燃气服务、道桥抢修、路灯维护更是设立了城区市政公共服务监督电话,委派专人24小时接听电话,随叫随到。
    居民李先生家住吉化招待所楼后,7月2日,李先生专门给本报打来电话,家门口那条闹心的路终于修好了,用他的话说:“不但脸蛋儿有人管,屁股也有人擦,这才真叫转作风呢!”
    据了解,针对市区内个别路段存在巷路破损严重,不便出行;主要街路维修后,检查井周边的破损不能及时处理等问题。市公用事业局先后对城区内22条背街小巷、旮旯胡同进行了维修,对16条街路硬覆盖、14条主城区人行道进行了提档建设。通过对背街小巷、旮旯胡同进行的改造维护,切实解决了部分区域路难行、车难走的问题,赢得了老百姓的普遍赞誉。
    对于重度缺水城市而言,搬走大水箱,真正让自来水24小时“有水来”,这是辽源老百姓做梦都在想的事儿。为此,市公用事业局自加压力,主动出击,抢先启动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共完成12个供水泵站覆盖居民小区的二次配水管网改造,39个泵站的设备升级改造及部分泵站土建施工,32000户居民水表出户改造,完成理石铺设45000平方米,道板铺设5000平方米,油路铺设5000平方米。年底前我市24小时供水率将由2010年底的24.7%提高到90%。
    晒晒咱的成绩单,这种不走形式,不摆样子,从实际需求出发,做老百姓天天想、日日盼的事儿,这样的作风转变才是老百姓想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