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辽源市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紧密围绕推进发展、维护权益、促进和谐等方面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涌现出大量的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施行30周年之际,本报分两期集中刊出部分典型集体和典型个人的事迹,供大家学习借鉴,以便扎实推动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开展,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巩固和发展全市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优质服务。
从抓劳务输出开始,让农民致富脚步迈起来
朝鲜族村人多地少,年收入甚微。韩丽通过逐户走访得知这些村民多数与韩国有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关系后。就动员他们去韩国打工,向外求发展,帮助他们借贷款、跑关系、办手续。几年来,先后为去韩国打工的村民办理贷款20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劳动力转移1000余人次,其中,在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就有400余人,仅劳务输出这一项,每年就为家乡创收2000余万元,从而使朝鲜族村民的经济收入年年递增。
抓多种经营求发展,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改传统种植水稻为“打造绿色品牌,走绿色产业之路”。韩丽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上项目,“妇字号”绿色水稻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绿色水稻已在农业部认证;她又跑资金,抓宣传动员,成立合作社,落实种植任务,合作社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开展稻田养螃蟹、养龙虾获得成功,产出的“鴜鹭”牌蟹稻米、龙虾米等“鴜鹭”系列产品畅销广州、深圳、韩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鴜鹭”已经过国家农业部认证,并被省工商局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稻米、河蟹、小龙虾全面实现高产,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尝到了甜头。目前,在农民靠养猪、养乌鸡、养殖黄牛等增加收入外,村里还开办村办企业4个,朝阳村袜厂、笨榨油厂、稻米加工厂、朝鲜族饭店等,年产值1000余万元,村集体收益达100余万元。
抓新农村文明建设,让百姓的心情好起来
韩丽上任以后,不但逐渐偿还了村里的外债,同时,建起100多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室,20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组建起了朝鲜族老年协会。村委会大院成了村民们的活动场所,经常组织村民在这里开展娱乐活动、美德教育。又组建了村民演出队,经常组织开展大型的文艺演出,定期举办趣味农民运动会。如今的朝阳村,道路平坦洁净四通八达,安上了路灯,用上了沼气,修建了篮球、排球、乒乓球场地,极大地丰富了全村村民的文化生活。
抓民族团结和谐,让各族群众和睦共进
韩丽时刻注重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为村民服务,及时调解、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努力营造各族村民和睦相处的文化环境。村民有困难就主动上门、村民需要帮助她就义无反顾。用真心换真情,用真情促团结,在她的带动和领导下,如今,朝阳村已经成为民族团结村、村民和谐村,朝阳村汉朝满各族群众正和谐相处共享发展成果。
致力于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使村党支部成为领导村民致富的战斗堡垒
多年来,刘德库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加强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切实增强了集贤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按上级党委的要求,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建立建全村两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制订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带头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党务、村务公开制度。通过增加工作决策的民主性,提高了科学性,通过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公平性,从而增强了村两委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集贤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积极打造村民美好家园
刘德库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不断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各项公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村部、桥涵、排水渠水田管线和道路,切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参加全县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投资20万元,清运垃圾470吨,使村屯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投资180余万元,建成了大型秸秆气化站,解决全村的燃气供应问题;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县镇各部门的支持下,集贤村成功的建成了农家书屋,现存书3000多册。投资60万元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致力于开展富民工程,带领民族村坚定走向全面小康
多年来,刘德库立足本村实际,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发展经济。充分发挥带头致富作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带领部分村民通过交通运输脱贫致富。全村现有大小机动车辆160台次,运输业村民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切实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进红光气体公司和大力彩砖厂,不仅加快了本村工业化的进程,而且解决了本村300人就业,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现在集贤村人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
致力于为群众办实事,让村民时刻感觉温暖享受和谐
深入群众中,解村民所需,切实为村民着想,是刘德库的最大特点。村的水田灌溉水利设施经常受到破坏性损毁,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亲自组织村民进行夜间巡逻,确保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村民家水井内的潜水泵经常被盗的问题,他连续带人蹲守一个月,终于在一个深夜,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一举将其抓获,案件的告破挽回了村民的损失,也极大震慑了盗窃分子,村里的社会治安得到较大改善。刘德库也因此受到了全体村民的拥戴和好评,党支部也极大地提高了对群众的凝集力。
李桂芝先后两次被辽源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4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主动宣传,当好和谐社区建设的推进人
李桂芝注重把民族政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入户宣传工作之中,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各种重大节日期间,或社区群众碰到困难时,她都能热情主动地进行慰问,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在工作中强调要互相尊重,互相协商,互相支持,诚恳相待;经常深入社区组织少数民族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并积极参加本社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使社区各民族群众深刻懂得了在祖国大家庭的平等地位。
办好实事,做少数民族群众的贴心人
李桂芝本着对少数民族有事必访;患病必访;困难必访,喜丧必访的原则,经常到辖区内少数民族办的营业场所和少数民族家里走访。通过走访沟通,不仅增进了同少数民族的团结和友谊,还了解到少数民族家庭的困难,并通过向有关部门汇报协调给予及时解决。辖区的群众有困难她都主动上前、热心帮助解决。帮助5户困难家庭办理了低保,使他们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她还帮助居民主持过婚礼、帮助孤寡老人找亲人办户口等等。
真情沟通,做好社区民族矛盾纠纷的化解人
清真寺和伊斯兰教协会坐落在康宁社区,李桂芝经常到清真寺和所在小区走访,及时了解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2014年,她在走访时了解到一个个体公寓里住宿人员很杂,这些住宿人员经常早出晚归,在小区里,走廊内大声喧哗影响居民休息和清真寺办公,并且楼宇门也被弄坏,为使社区民族和谐稳定,她同少数民族领导小组人员及时到公寓找老板沟通、协调,随后,老板马上对住宿人员进行了批评和教育,将弄坏的楼宇门修好后,给租房人员每人配了一把钥匙,免得他们晚上回来乱按门铃。从而化解了清真寺与居民的矛盾,确保了小区平安。对此,居民们和清真寺非常满意。
多年来,李桂芝脚踏实地,为促进民族团结办实事、好事,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赞扬,她就是这样一个为社区发展和民族团结添砖加瓦、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人,她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各族人民群众,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民族团结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铸就民族团结情,使民族团结之花在辽源大地上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多年来,李家臣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企业得到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县域经济的腾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6年,被辽源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少数民族创业先锋”、2011年,被辽源市人民政府评为“辽源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注意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为了改进企业产品结构,积极参与企业对四台电炉的改造,生产了高碳铬铁,获得了辽源市科技开发金桥奖,企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辽源市开展“产品、质量效益年”活动中,又研究开发了硅锰合金,硅锰合金被市政府评为“优秀新产品”,为使企业的产品向低耗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迈进,先后开发生产了低硅微铬、超低硅微铬、硅铬合金、钛10合金、金属铬、金属锰、铝钛硼等新产品6万多吨,使企业增加产值8亿多元,增加销售收入8亿多元,增加税收8000多万元。
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为社会生产优质产品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他认真贯彻ISO5445-80和ISO9001:2008标准,制订了一整套贯标规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了ISO5445-80标准的验收和ISO9001:2008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了可靠的质量保证,企业同中国一汽、中国一重等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公司多次被中国一汽铸造公司授予“最佳供应商”称号。
注重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李家臣不断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在生产高碳铬铁过程中采用高低品位铬矿合理搭配、综合利用,针对电炉内温度高,部件易坏经常停炉维修,设备利用率低的状况,对导电铜管、铜瓦、循环水套等部件进行改造,不仅提高了炉内部件使用寿命和设备利用率,并且提高了产品产量,降低了电耗和原材料消耗,节约生产成本1000多万元。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不断为社会和谐尽责奉献
李家臣不仅热爱企业,而且关心社会和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至2013年在李家臣的倡导下公司向慈善总会、东丰县民政局、东丰县扶贫领导小组、东丰县红十字会、各少数民族社会团体捐款72万元用于支援灾区、救助贫困有病的学生、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参与城市建设、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形式文化生活等活动,为促进民族进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积极克服困难,扎实落实民族政策、民族语言教育有序开展
辽源市有民族语言教学(朝汉双语教学)要求的只有朝鲜族,在朝鲜族学生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坚守阵地克服重重困难,扎实落实民族政策,始终坚持搞好民族语言教学,精心组织朝鲜语教学工作,保证了朝鲜族语言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朝语实验班的孩子在学会字母、会拼、会读、会写,会口语交流的基础上,会写短文,达到了教育的效果。朝鲜语教学方面受到省、市民委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朝鲜族群众的广泛认可。
探索民族团结教育新途径,切实开展民族教育工作
坚持把教育教师培训列入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定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利用每周政治学习,亲自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吉林省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吉林省学校民族团结指导意见》。要求教师做笔记,使教师切身体会到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时间内容质量落实;坚持搞好教学结合,增进教育效果。组织教师以思品课为主线,结合民族团结教育相关教学内容在学生中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教学内容、课时、教师等方面进行了有机整合,收到较好的效果。学校还经常召开“少数民族教育座谈会”,就如何加强学校的民族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推进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定期组织召开“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手抄报比赛。还让学生在搜集、制作中体会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丰富内涵;召开“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会”,使广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有所了解;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了解民族知识兴趣,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开展“唱红歌、颂祖国、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歌曲演唱会,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活动积极宣传民族知识,增进民族团结,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的浓厚氛围。
本版稿件由市民委提供
带领村民圆致富梦的女“村官”
——记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朝鲜族村党总支部书记 韩 丽
韩丽,2004年当选为朝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中共十八大代表。经过近10年的努力,带领广大村民把往昔远近闻名的特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3年末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1372元。朝阳村先后被评为“辽源市新农村明星村”、“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她本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三八’红旗手”。从抓劳务输出开始,让农民致富脚步迈起来
朝鲜族村人多地少,年收入甚微。韩丽通过逐户走访得知这些村民多数与韩国有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关系后。就动员他们去韩国打工,向外求发展,帮助他们借贷款、跑关系、办手续。几年来,先后为去韩国打工的村民办理贷款200多万元。到目前为止,劳动力转移1000余人次,其中,在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地就有400余人,仅劳务输出这一项,每年就为家乡创收2000余万元,从而使朝鲜族村民的经济收入年年递增。
抓多种经营求发展,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
改传统种植水稻为“打造绿色品牌,走绿色产业之路”。韩丽请农业专家实地考察,上项目,“妇字号”绿色水稻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绿色水稻已在农业部认证;她又跑资金,抓宣传动员,成立合作社,落实种植任务,合作社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开展稻田养螃蟹、养龙虾获得成功,产出的“鴜鹭”牌蟹稻米、龙虾米等“鴜鹭”系列产品畅销广州、深圳、韩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鴜鹭”已经过国家农业部认证,并被省工商局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稻米、河蟹、小龙虾全面实现高产,使农民增加了收入,尝到了甜头。目前,在农民靠养猪、养乌鸡、养殖黄牛等增加收入外,村里还开办村办企业4个,朝阳村袜厂、笨榨油厂、稻米加工厂、朝鲜族饭店等,年产值1000余万元,村集体收益达100余万元。
抓新农村文明建设,让百姓的心情好起来
韩丽上任以后,不但逐渐偿还了村里的外债,同时,建起100多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室,200平方米的图书阅览室,组建起了朝鲜族老年协会。村委会大院成了村民们的活动场所,经常组织村民在这里开展娱乐活动、美德教育。又组建了村民演出队,经常组织开展大型的文艺演出,定期举办趣味农民运动会。如今的朝阳村,道路平坦洁净四通八达,安上了路灯,用上了沼气,修建了篮球、排球、乒乓球场地,极大地丰富了全村村民的文化生活。
抓民族团结和谐,让各族群众和睦共进
韩丽时刻注重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为村民服务,及时调解、妥善处理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努力营造各族村民和睦相处的文化环境。村民有困难就主动上门、村民需要帮助她就义无反顾。用真心换真情,用真情促团结,在她的带动和领导下,如今,朝阳村已经成为民族团结村、村民和谐村,朝阳村汉朝满各族群众正和谐相处共享发展成果。
心系各族群众的好书记
——记东辽县白泉镇集贤村党支部书记 刘德库
刘德库,东辽县白泉镇集贤朝鲜族村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朝鲜族村的汉族书记,多年来,他始终以村民之事为己任,积极探索民族村各方面的发展,寻求集贤村新的发展项目,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更好的服务“三农”,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致力于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使村党支部成为领导村民致富的战斗堡垒
多年来,刘德库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加强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切实增强了集贤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按上级党委的要求,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建立建全村两委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制订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带头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党务、村务公开制度。通过增加工作决策的民主性,提高了科学性,通过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公平性,从而增强了村两委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集贤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积极打造村民美好家园
刘德库深刻地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不断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各项公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村部、桥涵、排水渠水田管线和道路,切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参加全县村屯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投资20万元,清运垃圾470吨,使村屯卫生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投资180余万元,建成了大型秸秆气化站,解决全村的燃气供应问题;为了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县镇各部门的支持下,集贤村成功的建成了农家书屋,现存书3000多册。投资60万元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致力于开展富民工程,带领民族村坚定走向全面小康
多年来,刘德库立足本村实际,带领全体村民大力发展经济。充分发挥带头致富作用,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带领部分村民通过交通运输脱贫致富。全村现有大小机动车辆160台次,运输业村民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切实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引进红光气体公司和大力彩砖厂,不仅加快了本村工业化的进程,而且解决了本村300人就业,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现在集贤村人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
致力于为群众办实事,让村民时刻感觉温暖享受和谐
深入群众中,解村民所需,切实为村民着想,是刘德库的最大特点。村的水田灌溉水利设施经常受到破坏性损毁,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亲自组织村民进行夜间巡逻,确保了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村民家水井内的潜水泵经常被盗的问题,他连续带人蹲守一个月,终于在一个深夜,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一举将其抓获,案件的告破挽回了村民的损失,也极大震慑了盗窃分子,村里的社会治安得到较大改善。刘德库也因此受到了全体村民的拥戴和好评,党支部也极大地提高了对群众的凝集力。
一个社区工作者的民族情怀
——记龙山区康宁社区社会事务部部长 李桂芝
李桂芝,女, 汉族, 2002年起一直从事社区工作。多年来,她始终怀有一种民族情怀,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特别是在民族团结大业上,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为少数民族服务之中。她为社区民族工作的开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为社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李桂芝先后两次被辽源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2010年4月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主动宣传,当好和谐社区建设的推进人
李桂芝注重把民族政策教育融入到日常的入户宣传工作之中,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各种重大节日期间,或社区群众碰到困难时,她都能热情主动地进行慰问,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在工作中强调要互相尊重,互相协商,互相支持,诚恳相待;经常深入社区组织少数民族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并积极参加本社区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使社区各民族群众深刻懂得了在祖国大家庭的平等地位。
办好实事,做少数民族群众的贴心人
李桂芝本着对少数民族有事必访;患病必访;困难必访,喜丧必访的原则,经常到辖区内少数民族办的营业场所和少数民族家里走访。通过走访沟通,不仅增进了同少数民族的团结和友谊,还了解到少数民族家庭的困难,并通过向有关部门汇报协调给予及时解决。辖区的群众有困难她都主动上前、热心帮助解决。帮助5户困难家庭办理了低保,使他们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她还帮助居民主持过婚礼、帮助孤寡老人找亲人办户口等等。
真情沟通,做好社区民族矛盾纠纷的化解人
清真寺和伊斯兰教协会坐落在康宁社区,李桂芝经常到清真寺和所在小区走访,及时了解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2014年,她在走访时了解到一个个体公寓里住宿人员很杂,这些住宿人员经常早出晚归,在小区里,走廊内大声喧哗影响居民休息和清真寺办公,并且楼宇门也被弄坏,为使社区民族和谐稳定,她同少数民族领导小组人员及时到公寓找老板沟通、协调,随后,老板马上对住宿人员进行了批评和教育,将弄坏的楼宇门修好后,给租房人员每人配了一把钥匙,免得他们晚上回来乱按门铃。从而化解了清真寺与居民的矛盾,确保了小区平安。对此,居民们和清真寺非常满意。
多年来,李桂芝脚踏实地,为促进民族团结办实事、好事,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赞扬,她就是这样一个为社区发展和民族团结添砖加瓦、一心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平凡人,她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各族人民群众,把全部的心血都浇灌在民族团结事业的沃土上,用自己心中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铸就民族团结情,使民族团结之花在辽源大地上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热心公益事业的少数民族企业家
——记东丰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家臣
李家臣,男,满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吉林省东丰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工程师。多年来,李家臣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企业得到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县域经济的腾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6年,被辽源市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少数民族创业先锋”、2011年,被辽源市人民政府评为“辽源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注意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为了改进企业产品结构,积极参与企业对四台电炉的改造,生产了高碳铬铁,获得了辽源市科技开发金桥奖,企业的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辽源市开展“产品、质量效益年”活动中,又研究开发了硅锰合金,硅锰合金被市政府评为“优秀新产品”,为使企业的产品向低耗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方向迈进,先后开发生产了低硅微铬、超低硅微铬、硅铬合金、钛10合金、金属铬、金属锰、铝钛硼等新产品6万多吨,使企业增加产值8亿多元,增加销售收入8亿多元,增加税收8000多万元。
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为社会生产优质产品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他认真贯彻ISO5445-80和ISO9001:2008标准,制订了一整套贯标规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了ISO5445-80标准的验收和ISO9001:2008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了可靠的质量保证,企业同中国一汽、中国一重等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公司多次被中国一汽铸造公司授予“最佳供应商”称号。
注重改进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李家臣不断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在生产高碳铬铁过程中采用高低品位铬矿合理搭配、综合利用,针对电炉内温度高,部件易坏经常停炉维修,设备利用率低的状况,对导电铜管、铜瓦、循环水套等部件进行改造,不仅提高了炉内部件使用寿命和设备利用率,并且提高了产品产量,降低了电耗和原材料消耗,节约生产成本1000多万元。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不断为社会和谐尽责奉献
李家臣不仅热爱企业,而且关心社会和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至2013年在李家臣的倡导下公司向慈善总会、东丰县民政局、东丰县扶贫领导小组、东丰县红十字会、各少数民族社会团体捐款72万元用于支援灾区、救助贫困有病的学生、慰问敬老院孤寡老人,参与城市建设、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形式文化生活等活动,为促进民族进步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十六载如一日 呕心沥血写人生
——记辽源市龙山实验小学副校长 郑海玉
郑海玉,女,朝鲜族,中共党员,1979年参加教育工作,辽源市龙山实验小学(辽源市朝鲜族小学)副校长,分管学校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和后勤工作。三十几年来, 在教学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承担市级实验课题,多次被评为省、市、区优秀课,获得殊荣,在全国朝鲜族教学研究会上代表辽源地区交流经验,发表文章,获吉林省优秀课教师称号。她先后有十几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实验课题被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获得辽源市首批骨干校长,龙山区首届十佳岗位明星等多项荣誉。积极克服困难,扎实落实民族政策、民族语言教育有序开展
辽源市有民族语言教学(朝汉双语教学)要求的只有朝鲜族,在朝鲜族学生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坚守阵地克服重重困难,扎实落实民族政策,始终坚持搞好民族语言教学,精心组织朝鲜语教学工作,保证了朝鲜族语言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保证朝语实验班的孩子在学会字母、会拼、会读、会写,会口语交流的基础上,会写短文,达到了教育的效果。朝鲜语教学方面受到省、市民委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和朝鲜族群众的广泛认可。
探索民族团结教育新途径,切实开展民族教育工作
坚持把教育教师培训列入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定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利用每周政治学习,亲自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吉林省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吉林省学校民族团结指导意见》。要求教师做笔记,使教师切身体会到民族团结进步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时间内容质量落实;坚持搞好教学结合,增进教育效果。组织教师以思品课为主线,结合民族团结教育相关教学内容在学生中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教学内容、课时、教师等方面进行了有机整合,收到较好的效果。学校还经常召开“少数民族教育座谈会”,就如何加强学校的民族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推进民族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定期组织召开“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手抄报比赛。还让学生在搜集、制作中体会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丰富内涵;召开“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会”,使广大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有所了解;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了解民族知识兴趣,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开展“唱红歌、颂祖国、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歌曲演唱会,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和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活动积极宣传民族知识,增进民族团结,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的浓厚氛围。
本版稿件由市民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