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洲人在家门口挖到了“金矿”

——东辽县金洲乡农业产业化、特色城镇化建设走笔

    造福百姓、富裕农民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东辽县金洲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坚持以农民为本,注重高位谋划、顶层设计、好事办好,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带动、产业驱动、农民互动、文化促动的良好局面。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战略投资者的参与下,通过农民进城、资本下乡、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发展路径的实施,让这里的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开启了新的梦想。
    
    金秋8月,时值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火热时期,记者从市区出发,通过长辽高速公路十几分钟的车程就来到金洲出口。陆续映入眼帘的是红叶岭森林公园、鴜鹭湖湿地公园、鴜鹭湖渔村、笨养黑猪、山喜农家乐、都市之外乡村小院等一系列巨幅广告牌。进入乡路,干净的公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成行,勤劳的金洲人在金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忙碌着。过去由于交通闭塞、观念陈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金洲乡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如今高速公路从乡境直过,山村美景、自然资源造就了金洲的发展优势。运用资本下乡、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城镇化,让农民变成了市民,金洲乡开启了发展新模式。面对农村的发展景象,金洲的老乡们说得好,这辈子不用愁了,咱们在家门口挖到了“金矿”……
    规划先行  方向明了  项目成了
    到目前,金洲乡已投资200多万元,请国家级、省级具有甲级资质部门完成了《金洲乡总体规划》、《金洲乡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概念性规划》、《金洲乡旅游总体规划》、《红叶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鴜鹭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鴜鹭湖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十万吨生物质能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金洲乡农业发展项目总体规划》等12个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高位谋划,金洲乡未来10年、30年的发展轮廓清了、方向明了、思路清了。金洲乡的发展原则是保护农民利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民俗文化;发展战略是政府推动、企业带动、产业驱动、农民互动、文化促动;发展的六大产业是现代农业、生态林业、旅游度假、替代循环、养老养生、民俗民族文化;发展目标是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
    在金洲乡我们见到了前来会商《吉林省金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规划》的吉林省林科院和吉林省林业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据他们介绍,项目的空间布局概括起来就是“二域、双城、三园、四区、四基地、六大服务平台”。“二域”指的是鴜鹭河流域、伊通河流域全面保护性开发;“双城”指的是老年城和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示范);“三园”指的是关东民俗风情园、农业科技示范园、低碳循环产业园;“四区”指的是鴜鹭湖湿地保护区、鴜鹭湖(野生动物)保护区、鴜鹭湖省级文物(三道沟古墓和蒙古顶辽代祭祀台)保护区、鴜鹭湖水源保护区;“四基地”指的是万亩果榛基地、万亩水稻基地、千亩苗木花卉基地、休闲养生基地;“六大服务平台”指的是品牌营销平台、科技支撑平台、土地流转平台、仓储物流平台、人力资源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看了规划,听了介绍,着实令人振奋。
    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森林公园和水利风景区已获得批准。替代循环产业生物质能源(颗粒)项目已经完成批复并获得国家发改委政策资金1000万元钱;鴜鹭湖老年城建设项目、鴜鹭湖水库生活饮水水源地治理项目、生态旅游关东民俗旅游服务等项目已经完成批复;鴜鹭湖新农村低碳产业园被省发改委确定为省级试点单位。
    资本下乡  腰包鼓了  村民乐了
    从金洲高速出口行车十几分钟,便来到金洲小街。现在这里比以往更加红火。三五成群的人们笑逐颜开来去匆匆,农业专家、相关学者时而光临小街,谋划产业项目、绘就发展蓝图。
    2011年以来,金洲乡深挖旅游资源,先后建成了鴜鹭湖水利风景区、鴜鹭湖湿地公园、红叶岭森林公园,鴜鹭湖旅游度假区总的框架已经形成。通过民俗文化园、冰雪旅游、冬捕民俗大集、端午民俗大席等活动,吸引长春、辽源、四平等周边地区的游客几万人,旅游推动了当地经济繁荣,增加农民收入2000多万元钱。小街上一位姓董的饭店老板说:“俺在这里开了20多年饭店,过去来吃饭的人都是能数得过来的那么几个脸熟的人,对金洲进行开发以来,俺的小饭店一下子火了起来。来饭店的人多了、门口停的好车多了、生面孔多了。他们中有来考察的、有旅游观光的,冬天里还有来滑雪的……”眼下,金洲小街的饭店,家家爆满、顾客盈门,还有许多外地人打算在金洲做餐饮企业了。
    在金洲鴜鹭湖休闲度假村,记者与正在这里务工的村民高俊山聊起来。他家住金洲村6组,曾当过多年生产队长。他乐呵呵地说:“前几年可把我弄完了,一家老少7口人,人多地少,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都快到60岁了,外出打工走了几家都说不用我,走得太远家里也离不开。现在我在园区里做点儿事,每月能开3000元的工资,忙点儿累点儿也乐呵”。
    资本下乡带动了农民致富。金洲乡的村民在家门口打工赚钱,据乡里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年1月27日,企业给打工农民发放工资的一幕,着实让人振奋。仅这一天,有300多位农民收到打工工资78.6万元钱之多,得到了实惠。2012年,有2000多万元钱在园区打工的工资款进了附近村民的腰包。金洲2组村民杨友说:“我已66岁了。前年刚开春的时候,园区招人栽苇子、种花、清理湿地垃圾,我干了四五个月零工,挣了5000元钱。这真是想不到的事儿,在家门口也能打到工,挣钱还真不少。”新乐村的孙凤波今年36岁,身强体壮,他是这次打零工中工资开得最多者之一。他说:“我会开三轮车,为园区拉树苗,可挣钱了,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每访一位村民,他们话语不多,句句唠的都是心里嗑儿。
    园区始终秉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对鴜鹭湖流域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清理垃圾近千吨,栽种各种水生植物上亿株,鴜鹭湖周边植树60万棵,围合湿地1300多亩。生态林种植2000亩,退耕还林3000亩,期间雇用的零工12000多人(次)。去年冬天,利用现有资源在鴜鹭湖畔建起了临时性滑雪场,冷资源变成了热产业,为辽源冬季旅游增添了新亮点。据相关人员介绍,这一冬季,通过滑雪吸引了几万游客到金洲观光,有近千位农民家庭从中获益。据初步统计,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园区打造的水上游乐园、冰雪游乐园、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1万人(次)。“鴜鹭湖冬捕暨万人赶大集”活动,有两万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城里游客参加,让附近村民第一次感受到土特产和绿色农业的魅力。村民纷纷拿出自家特产赶集交易,农村与城市、村民与游客在这里交流、交易。村民感慨地说,现如今咱这里环境好了、收入多了,也让咱农村人牛一把。
    据辽长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相关人员介绍,近年来,金洲收费口过车量日见增加,仅去年四季度的过往车量就是前一年总和的6倍。
    一户企业与一个乡镇的联姻,转变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火了山村,也乐了农民。
    土地流转  租金高了  村民富了
    金洲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坚持以农民为本,加快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他们通过土地有效流转让土地“活”起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支撑乡亲们富起来,破解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难题。
    金洲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刘志说:“我们金洲乡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农民为本,让农民充分参与和享受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果。乡政府出台政策,通过宅基地换房和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园区运作模式,建立健全新型农业产业合作经营模式。加大农业科技、大型农业机械的投资力度,让村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全面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通过‘承包金、流转金、股金、薪金和保金’等主要收入,全面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保证农民的收入足以支撑上楼、进城的成本。为让农民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按照政府、战略投资者和农民个人相应的出资比例,力争做到了社会和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快图书馆、影剧院、文化广场和文化教育中心等建设,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让农民既能享受到城市生活的品质,又能继续享受土地收益。”通过组建多种形式合作社或公司直接租用等形式,加快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经营,让部分农民有地不种地,解除他们上楼后的土地牵挂。通过规模化经营,让土地“活”起来。从土地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支持其他产业发展,还使村民收入得到大幅增加。
    金洲乡福善村4、5、6组,分别坐落在一个特别的沟膛里。说这个沟特别,是因为它进口小,越往里走进越宽阔,就像一个硕大的口袋。过去,村民把这里称为“钱袋子”, 寄托了村民许多的梦想。年近60岁的张喜俭是福善村6组的老户,他说:“俺是1963年从山东来到这里,据老人讲,当时还没有几户人家,生活的难劲就甭提了。改革开放后,俺包了果园,生活有了起色。1997年水果大丰收,俺走出山沟联系销路。客商来了都说水果好,可是要求俺把水果运到沟外,1700公斤水果,8里沟膛路,俺运了整整一夜。后来听说,客商把水果运到铁岭、长春后成了次果都赔了,此后再也没有大客户来俺这个果园。住在‘钱袋子’里咋就没有钱呢?俺就是弄不明白。前年,经常有人来这里,他们看到啥都像宝一样。他们说,‘钱袋子’里的山山水水都是钱。”张喜俭说到这里笑容满面。如今通过土地流转,这个沟变成了千亩苗木花卉基地,农民再不为种地犯愁,土地收入有了保障。有能力外出打工的可放心在外打工,走不出去的还可在苗木花卉基地打工,每天不少赚钱。一位老农民风趣地说,咱过去的“钱袋子”现在装满了摇钱树,俺不想富都不行!
    金洲乡以这一果园为基础,以红叶岭、鴜鹭湖湿地等自然资源为依托,建立多功能产业体系。企业与福善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3000多亩,利用农村劳动力在2700亩山坡地上栽种苗木200多万棵,种植各种树木种子5000多公斤,这里是起步中的千亩苗木花卉基地项目。
    现代农业生态观光产业,既保护了资源,又惠及村民。
    战略投资者对记者说:“农民把赖以生存的土地交到我们手里,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最大幅度地让利于民,回报这块土地,实现发展的梦想。只有这样,才能得到长久发展。过去农民种稻每亩地只能收入1000元钱。我们接手后,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种植有机稻米,除去给农民的1100元钱以外,公司每亩还能盈利1000元钱以上。农民增收了,企业盈利了,人们还吃到了安全的农产品,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截至目前,在金洲乡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已经完成投资2.9亿元,流转、集约土地25175亩,通过各种形式组建农村新型合作组织15个,其中规模以上合作组织4个,万亩能源林、千亩苗木花卉、万亩果榛、万亩有机水稻和有机杂粮合作社已初具规模。
    特色产业  品牌靓了  价值高了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农业在成为现代化产业的过程中,自给自足、分户经营的传统模式正在被现代经营模式所取代,并逐步形成完整链条,与工业、商业有机结合。金洲乡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强势,鴜鹭湖有机稻米、鴜鹭湖关东作坊、鴜鹭湖有机杂粮、鴜鹭湖有机淡水鱼等,为更多的农民开辟了致富之路。
    农民充电成风潮。为适应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乡政府与战略投资者一道组织农民进行培训、考察、学习。先后在春耕前,开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组织农民赴长春、白城、松原等地参观学习;组织合作社成员赴沈阳、长春参加全国和吉林省农机展销会,观看最先进的农业设备展出。
    “围里小米”受青睐。据有机杂粮合作社负责人党其山介绍,过去金洲与伊通之间有围里、围外之说,金洲乡的大部分区域属于围里。围里生产出来的小米籽粒饱满,色泽金黄,营养丰富。在那个缺医少药年代,围里小米既是粮中的精品,又是滋补品、营养品。新正村1组在有机杂粮生产上尝到了甜头,在乡和投资者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把“围里小米”的种植面积扩大到400亩。不上一点化肥、不撒一点农药,纯绿色产品,收获季节,小米由公司包销,村民就等着拿钱,谁说苦点儿累点儿,但收入不少,很划算。
    “有机水稻”促增收。今年投入800余万元钱,以公司带合作社的形式,共同开发万亩有机水稻生产,建立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龙虾大棚,实现南虾北移、自繁自养,为有机水稻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2012年,国家农业部水田养殖综合立体种植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对小龙虾万亩水稻生产给予充分肯定。
    金洲乡的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在资本下乡中发生着巨大变化,辽源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正在这片古老而新奇的“希望的田野”上结出累累硕果,圆金洲农民的致富梦。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志民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本版策划  郭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