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中生灵梅样花
本报记者 李奎福 季式学
林中生灵梅样花,跳跃腾挪惹人夸。
点染山川添新趣,健康幸福千万家。
辽源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不仅是东辽河的发源地,同时又被誉为“中国梅花鹿之乡”。新版《辞海》用“养鹿业发达”对辽源的鹿产业给予高度概括。
清代初期,辽源一带就被清政府辟为皇家禁垦围场,野生梅花鹿在这里得以生息繁衍。清代中晚期,这里被列为“养鹿官山”,营建“皇家鹿苑”,开始了梅花鹿的人工驯养。晚年的张学良曾经为东丰县题写“中国梅花鹿之乡”。溥仪胞弟溥杰在东丰县人工饲养梅花鹿20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欣然命笔“神州鹿苑”。
新中国成立以来,辽源的养鹿业以国营为主,发展势头迅猛。进入上世纪80年代,国营养鹿业达到高峰,鹿产品是创造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品种之一。到了90年代,国营、集体、个体养鹿业竞相发展,各呈千秋。以东丰县为例,当时专兼业国营鹿场就有8个,鹿存栏近万头,年创利税在1000万元以上。他们还向辽宁、内蒙古等14个省区调出梅花鹿、种鹿5万余头,提高了本地区养鹿的知名度,并为这一产业的推广做出了贡献。早年有位炸茸师傅叫马兴泰,他制造的“马记鹿茸”产品畅销东南亚等地区。现在,“马记鹿茸”以解剖结构好、外观形态美、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被国家确定为出口免检商品,蜚声海内外,深受消费者的垂青。
市委、市政府针对辽源地域特点,把养鹿业摆在经济振兴的一个重要位置,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两县将养鹿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一个主导产业来抓,以改革促发展、以巩固促提高,推动和壮大了养鹿规模,使这一传统产业焕发了青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截至目前,辽源地区鹿存栏量达到历史的最高值,成公鹿、成母鹿、育成鹿和仔鹿合理分布,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现在,国营鹿场、集体鹿场、个体养鹿争奇斗艳,形成一个姹紫嫣红的喜人局面。
梅花鹿不仅经济价值高,药用价值更是十分可观。鹿产品不但具有抗癌、美容、强体、促进生理机能提升的保健治疗作用,而且是食品、制革、工艺美术等的原料之一。国际市场对鹿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为出口创汇一个不可或缺的产品。鹿茸,特别是梅花鹿和马鹿等鹿茸是现代养鹿业的精品,主要用于医疗保健。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专家对东丰鹿茸所作的分析证明,它含有16种氨基酸,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它都是人们喜爱的一种瑞兽。鹿以秀丽端庄的形象、温顺自然的性情博得人们的青睐。梅花鹿棕红色的皮毛点缀上白色的斑点,仿佛就是一朵朵梅花绽放在大家的心头。古往今来,鹿曾经引起过无数文学士子的诗兴,为其歌唱、为其咏叹: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唐·陈陶)古观曾过知不远,花藏石室杳难寻。泉边白鹿闻人语,看过天坛渐入深。(唐·孟郊)
辽源的鹿文化积淀很深,传说让人渴望;辽源的鹿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起伏的山峦、淙淙的流水,吸引着众多行者前来探寻它的历史和文明。他们放怀于物外,陶醉鹿乡;他们此情不已,圆梦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