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区科学抗旱 降低损失

    本报讯  入夏以来,气温持续偏高,导致土壤墒情流失加剧,山地出现旱情,玉米下部叶片由于供水不足已打蔫、干枯。截至目前,西安区玉米作物受灾面积达3.61万亩。对此,西安区全面开展科学抗旱自救工作。
    西安区组织力量深入一线调查农业灾情实况,对受灾的范围、类型、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实行灾情日报告制度,及时对灾情进行整理上报,为科学抗灾提供依据。
    同时,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灌溉,充分利用抗旱水源,优先保证高产田和缺水临界期田块的及时用水。根据苗情长势和墒情变化,及时采取小水浅浇,维持植株正常灌浆、结实。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喷灌、沟灌等措施及时进行补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西安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灌溉浇水,追施穗粒肥,开沟侧深施,增强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促壮秆大穗。灌浆后期,则用高秆喷药器追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粒数和粒重。同时,加强田间科学管理和病虫害监测预报,积极落实国家农业种植业政策性保险,尽最大可能减少农民损失。  (盛妍妍  楚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