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街路再设“国标指挥官”
285块指路标牌陆续上岗 90余条主次街路实至名归
本报记者 王茵

身为辽源人,说起南大桥、四百货、矿务局、腰岭子这些有着标志性建筑的地域你可能如数家珍,可提到俭宁街、文宁路、禄寿路、健康路,你一定是一头雾水,摸不着头脑。
的确,随着城市的一天天长大,新增街路越来越多,新添建筑更是眼花缭乱,以标志性建筑作为指路标识早已无法满足市民需求,而街路标志牌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人们出行提供便捷的导向服务。
2002年,我市曾在城区主街路安装过一批指示标牌,但距今已有12年,城市面貌早已今非昔比,且不说当年的指路标牌早已所剩无几,即便仍有“幸存者”立于个别街路口,也早已有名无实,亦或有实无名。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以优质的环境迎接省运会召开,日前,市政府责成市公用事业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对全市主次街路进行彻底梳理,重新规划、命名,重新制作、安装街路标志牌。
据市公用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首批安装工作计划在全市90余条主次街路安装285块街路牌。新安装的街路标志牌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制作和设置安装。材质、工艺都较过去有明显改善,抗风力及抗冲击力较强,使用年限是以往街路标牌的2倍以上。样式以立柱单牌和立柱双牌为主,错落式街路标志牌解决了过去街路标牌指示功能不完善及样式单一不美观的问题,此次重新规划安装的街路标牌将给车辆和行人找寻道路带来极大方便。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街路标牌外,我市门楼牌设标工作已经启动,民政局采用量化法编码方式,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统一安装和管理,对全市所有街路门牌进行了重新编码、制作和安装,由主到次、全面推动。截至目前,共投入门牌设标资金70余万元,已完成66条街路的门牌安装工作,共设置门牌8000块。
随着首批285块街路标牌及8000余块门牌的陆续上岗,辽源主次街路及路两侧营业用房将彻底告别名不符实现状,真正实现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