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部分农产品亮相农博会

第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8月15日至8月24日举办
我市部分农产品亮相农博会

第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举行签约仪式
我市有两个项目签约  签约金额1.11亿元
    本报讯(记者 王君开  胡希伟)8月15日下午,在长春农博园多功能厅,第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举行了签约仪式。在签约仪式上,我市有两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1.11亿元。
    签约项目分别是吉林麒鸣食品有限公司与上海卓磊食品有限公司签订有机羊肉卷、新西兰羊排共600吨,签约金额2910万元;鹏翔牧业有限公司与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签订鸡胸肉、鸡腿、鸡排6000吨项目,签约金额8200万元。

秸秆变废为宝 赚钱还能环保
本报记者  王君开
    农博会年年开,年年都有新亮点。今年,在东辽县展区,来自云顶镇盛开农业高新技术公司展出的环保花盆打了头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市委书记吴兰参观展区时给予充分肯定,称赞这个环保项目很有前途。
    据了解,盛开公司主要项目是植物秸秆综合利用及系列产品制造。其中,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生产可降解一次性餐具、育苗钵、环保花盆及工艺浮雕等产品,已经漂洋过海,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现在和韩国客商正打得火热,准备在公司原有的基础上打造年生产5万吨环保降解产品颗粒母料产业园区。这正是,秸秆变废为宝,赚钱还能环保。

“你的酸菜好吃”
本报记者  王君开
    “周家洞酸菜”是近几年农博会的常客。今年的农博会,“周家洞酸菜”又如约而至。具有浓郁东北特色的“周家洞酸菜”常来常新,让参观者驻足。市委书记吴兰在农博会参观时,对“周家洞酸菜”企业负责人说,你的酸菜好吃,我品尝过。
    坐落在龙山区寿山镇三合村的周家洞酸菜厂,是集种植基地、生产加工、经销批发、产品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拥有无公害白菜基地百公顷,生产的酸菜在4000平方米的山洞里恒温发酵而成,是原生态绿色食品。
    由于现在住楼的人增多,不能家家都像过去那样放个酸菜缸自己腌酸菜了,周家洞酸菜厂应时而生,解决了消费者吃酸菜的需求,让咱东北人不管啥时候,想吃这口儿,都能如愿以偿。

老姐俩儿借个地儿亮手艺
本报记者  王君开
    在农博园1号展馆,来自东辽县云顶镇西园村3组的老姐俩儿忙前忙后地不得消停。姐姐王丽春52岁,妹妹王丽秋50岁,老姐俩儿虽然年过50,但却像年轻人一样有精神头。
    老姐俩儿干过草艺编织。扒苞米扒下的玉米叶子在她们手里变成了精美的拖鞋、小巧玲珑的手提包和漂亮的花瓶。干长了,种大地的手就沾上了艺术的灵气儿。今年5月,她俩又琢磨上了玉米叶贴画,着迷一样天天鼓捣个没完。从照猫画虎到自己构思创作,还真整得像模像样,能拿出手了。
    老姐俩儿听说第十三届农博会开幕,就带上创作的9幅玉米叶贴画,跟头把式地来到长春,进了农博园。没有展台,老姐俩儿就央求有展台的人,借个地儿摆上两幅画,并不停地向来往参观的人推荐自己的贴画。
    老姐俩儿对记者说,家里都有地,现在种地省事了,闲着的时候多,就悟上了玉米贴画这条道儿,不图挣钱也图个有事儿做。今天带来的画是梅兰竹菊系列,还有几幅是富贵呈祥的,往这一摆看的人还真不少,遇到有人夸两句,俺姐俩儿的心更是美滋滋的,心里偷着乐。你看看俺们整的咋样?记者看到老姐俩儿的作品还真的挺带劲儿,线条流畅,色彩艳丽,每幅画都带着乡土味儿。记者说,画得不错。老姐俩儿高兴地笑了,爽朗的笑声在展馆飘荡……

葫芦里掏钱尝甜头
本报记者  王君开
    东辽县凌云乡文官村1组的赵喜德是个敦实的庄稼汉子,打冷眼看,根本和艺术不沾边儿,但他不信这个邪,和葫芦较上了劲儿,种葫芦、画葫芦、卖葫芦,从葫芦里掏钱,还真尝到了甜头。
    在农博会上,赵喜德带来了雕刻、烫画、镂空、阴刻、阳刻、彩绘、浮雕等10个品种的葫芦,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洋溢着一股清新自然之气,给人以古朴、凝重的感觉,挂在展台上,特别招人。
    赵喜德对记者说,2008年,他开始种葫芦。自己没啥文化底子,但有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犟劲儿。通过这几年的摸索,学会了对葫芦的加工制作,现在算是个成手了,每年都能对付个万八千儿的。”这次上农博会,就是想从小打小闹再往上推一步,“相信我的葫芦能给我带来好运。”他边说边用手摆弄着一个刻着一排福字的葫芦。这圆圆的葫芦装着赵喜德的满满的梦,在展台上吸引着参观的人群。

在农博会上土特产客商对东丰县的蘑菇、木耳情有独钟


环保花盆在农博会上格外抢眼


云顶镇农民在农博会上向游人推荐自己的贴画

拍张“葫芦工艺品”图片增加“福禄”


“周家洞酸菜”在本届农博会上得到众多家庭主妇的青睐
图片由本报记者  胡希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