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撬动“大民生”让居民幸福感“旧地升温”

“微改造”撬动“大民生”让居民幸福感“旧地升温”
我市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整治工作

工人们在我的家园小区进行门市房台阶修复工作。 本报记者 王彦雨 摄


    本报讯(记者 李品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解决居民实际生活需求为目的,从细微处着手,用小而美的改造,提升城市品质。眼下,我市正通过道路修复、停车位规划、小区环境整治等“小工程”,持续完善老旧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让居民的幸福感在点滴小事中累积。
    日前,记者在龙山区龙山新城A区看到,工人们正在摊铺沥青,对破损路面进行修复。此项工程当天即可结束,小区居民也将迎来出行顺畅的“舒心路”。由于建成较早,小区内路面破损严重,雨天积水,旱天积灰,给居民日常出行、休闲锻炼带来诸多不便。我市住建部门积极行动,组织施工方启动了对该小区路面的修复工程,待修复结束后,坑洼不平的水泥路将被平整的沥青路取代。沥青路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条件,也进一步提升了小区的整体形象。在聚焦道路修缮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同步推进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居民的幸福感就这样在家门口悄然升级。龙山区龙山新城A区居民徐德军对记者说:“通过‘微改造’,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提升。路平坦了,楼前楼后乱堆乱放的杂物也都清理干净了,小区的绿植也开始定期修剪了,现在的小区环境既干净又敞亮。”
    与徐德军同样收获这份幸福的,还有西安区仙城小区的居民。西安区仙城小区建于2005年,管网老化、道路失修、车辆乱停乱放、环境状况脏乱差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小区居民。针对该小区的实际情况,按照高标准全面改造的工作思路,我市将该小区改造工程分为基础项和提升项两部分推进。入夏以来,小区的各项改造也按下了“加速键”。目前,小区地下隐蔽工程及部分配套设施建设、居民楼前硬覆盖铺设、小广场改造翻新及停车位规划均已完成,供热管网改造、污水管网改造及人行步道铺设正在抓紧进行中,计划在今年8月底全面完工,仙城小区居民即将迎来全新的生活家园。西安区仙城小区居民李范说:“我在这儿住了很多年了,小区的面貌真是一天比一天好。通过小区改造,道路加宽了、车位增多了、还修复了路灯,小区有人治有人管了,感谢党的惠民政策,把这些事儿办到了我们的心坎里。”
    修复门市房台阶,方便商户经营与出行;修补小区破损路面,让居民出行更通畅,还有广场上新增的各类健身器材……近段时间,家住西安区我的家园小区的居民们也感受到了家门口的变化。这些细微之处尽显人文关怀,不仅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环境,更为居民们带来了安心、舒适的生活体验。
    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我市用一砖一瓦精心铺就民生幸福路,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蓬勃生机,也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截至目前,我市已改造完成114个小区,让81026户“老居民”乐享“新生活”。
    市住建局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要紧紧抓住省、市部署要求,坚持从细微处着手,用‘微改造’撬动‘大民生’,让‘老房子’变成更宜居住的‘好房子’。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不断提升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让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