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笔巧色绘大千

    开栏语:辽源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物产资源丰富,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既有山区特点,又有平原优势。城区龙首山、北山、栾架山、向阳山、黎明山五山呼应,东辽河、渭津河、梨树河、仙人河四水环绕,关东玄门第一楼——魁星楼矗立于风光旖旎的东辽河畔、龙首山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拥有“中国梅花鹿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东北二人转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满族剪纸之乡”、“中国袜业名城”等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同时,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相继打造了多个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旅游乡镇。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集合旅游资源要素,打造了多条旅游线路,形成了旅游产品,增强了我市的旅游吸引力。本报今日起开辟“带你游辽源”专栏,介绍我市一些特色旅游景点,使广大群众更多地了解辽源,让辽源走进人们的心里,让辽源的特色旅游景点真正成为人们享受休闲浪漫生活的好地方。神州鹿苑——等你来!


拙笔巧色绘大千

本报记者 李奎福 季式学

    以东丰县风土人情、地理地标、梅花鹿等文化特质为表现内容的“东丰农民画”。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拙笔巧色绘大千,一草一木润心间。

    画中无我皆似我,小桥流水山外山。
    东丰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群山环抱,河流纵横。素以“神州鹿苑”闻名于世的这块丰饶的土地,在绵远的历史长河中积淀成厚重的文化底蕴,民间艺术的土壤上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在这里,农民画吸收了民间取之不尽的养分,色彩斑斓,大放异彩,博得了世人的喜爱和钟情。
    早在200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乡民就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最初的年画、彩棚画、毛草纸画、剪纸、窗花等,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绘画样式——农民画。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几十位朴实的农民拿起画笔,开创了东丰农民画的新纪元。他们在县文化馆辅导人员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逐渐创作出大量的农民画作品,走出一条“以民族传统为根基,以东北民俗为养分,以自身生活为源泉”的创作之路,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关东特色的艺术风格。
    时光荏苒,东丰农民画作者群体在不断扩大。他们立足家乡,传承民艺,借他山之石,润我之沃土,一幅幅鲜活的作品跃然纸上。这些农民画以形象质朴、色彩明快、结构新颖为特征,充满着关东情趣和北国韵味。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丰农民画创作日渐繁荣,反映鹿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描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品不断涌现,取得了骄人成就。1988年,东丰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东丰农民画被确定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0年全国首届“农民画时代·时代画农民·全国农民绘画展”上,东丰县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十大农民画乡之首。”
    东丰农民画走过了一条由萌芽到勃兴、由稚嫩到成熟、由弱小到强大、由单纯艺术创作向市场产业发展的艰辛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追求的增长,农民画创作群体越来越大,艺术创作空前活跃,精品力作层出不穷。1983年张玉艳创作的《幸福的晚年》,在全国首届农民画大展中荣获唯一的一等奖,开创了后来众多作者获奖的先河。截至目前,东丰农民画已有近300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农民画作者达到5000余人,知名画家40余人,形成了老中青三代结合的创作队伍。中国·东丰农民画馆成为海内外众多旅游者向往的艺术殿堂。
    东丰农民画是东丰县的文化名片,更是辽源和全省的特色文化品牌,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到现在,已有120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450多件作品被联合国和世界知名美术馆收藏,1600多件作品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1200多件作品在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展出,有大量作品被国内外人士购藏。李俊敏、李俊杰、张玉艳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农民画家。     我们知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东丰农民画,其以浓烈的生活气息、稚拙的绘画风格、乐观的时代特点征服了各个层面的观众,达到了与专业画家的作品异曲同工的艺术境界,在艺术百花园里释放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