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弹卫星发射专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总工程师——佟连捷
导弹卫星发射专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总工程师——佟连捷

佟连捷(左二)
佟连捷,1940年4月15日,生于吉林省东丰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总工程师,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试验工程系高级工程师。1966年10月27日,他亲手按下了我国第一枚核武器导弹发射按钮。他被聂荣臻元帅称为我国“航天七勇士”之一。
佟连捷出生在东丰县一个普通家庭。学生时代品学兼优被东丰县二中保送到军事院校,1964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某部,1984年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1989年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他用赤诚和智慧创造了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1966年,我国首次进行“两弹结合”试验,担负这次试验发射任务的有高震亚、王世成、颜振清、佟连捷、徐虹、张其彬和刘启泉“七勇士”,年仅26岁的佟连捷是控制台操作手。“七勇士”所面对的任务不仅关乎国家命运,也关系到他们的生死。他们在准备出征之前都曾写过决心书,里面有共同的一句话:“死也要死在阵地上,埋也要埋在导弹旁。”曾有记者访问佟连捷:“当时紧张不紧张?”佟老说:“不能说紧张,只能说是思维高度集中。自动控制系统不像现在看信号,火箭系统设备较多,也不像现在的数字化,那时全凭手摸、耳听、眼看!测试时,红灯绝对不能亮,我紧盯着白色指示灯!”佟老完全沉浸在当年的情景中,叙述当时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往事。
1966年10月27日上午9时10秒,随着参谋长王世成“点火”口令的下达,佟连捷果断按下了发射按钮。随即,烈焰腾空,导弹拖着一道白色烟雾直飞云霄。几分钟后,从弹着区传来激动人心的声音:“核弹头在靶心上空预定高度爆炸,试验成功!”这次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终结了我国核力量“有弹无枪”的历史,意味着中国终于跻身世界核大国行列,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威胁、核讹诈,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任务结束后,“七勇士”隐姓埋名继续开展各自工作,从未提及自己参与了如此重大而危险的任务,就连立功受奖证书中,主要事迹都是空白的。直到40年后,随着任务的解密,这样惊心动魄的故事才被外界所知。
1990年为亚星公司发射卫星时,佟连捷出任基地总工程师,主持召开各种协调会一百二十余次,修订签署协调文件八十余份,保证中美双方联合操作的互相配合。1992年3月22日,发射澳星受挫,这在佟连捷多年从事发射工作历史上还是首次。他带领战友只用18天就进行了上百次故障复线模拟试验和科学分析,查明故障原因,为研制第二次发射火箭提供依据。经过100个昼夜奋战,火箭研制任务如期完成。8月14日7时零12秒,标有“中国航天”四个大字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把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第二代澳大利亚通信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中国火箭技术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2001年,佟连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职位退休。他先后参加和组织30多次大型发射任务,用汗水、心血和智慧,成功地把洲际导弹、氢弹,以及亚星一号和澳星一号送上蓝天。前苏联航天专家和传播媒体称他为“导弹、卫星发射专家”,美国一些报刊称他是“最年轻的高科技专家”。他一直鼓舞着年轻一代航天工作者,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资料来源:辽源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