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区惠民工程接地气 顺民意
盛妍妍 李贺
按照全面提高西安区人民福祉水平总目标,西安区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守住底线、雪中送炭”的原则,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制定了《西安区2014年惠民实事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实施8项工程30件惠民实事,力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接地气、顺民意,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安居工程聚民心。东山、农中等10个征收地块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对湿地公园、区政府后院一期、龙泉春城等12个地块进行房屋征收,辽长铁路征地拆迁进入征地补偿阶段。富国新村、仙城新居、盛世花园三期等工程进展顺利,全年预计回迁居民1.1万户。认真抓好住房补贴和实物配租工作,核准租赁补贴居民7888户。四合小区纳入综合整治工程。
创业就业解民忧。认真落实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切实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579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达到100%;农村劳动力转移1800人。新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个、高质量就业示范社区(行政村)1个。
社保阳光暖民心。启动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二期改扩建工程,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精神。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3918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249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
教育为先强基础。即将启动“金秋助学”、“慈善救助圆梦大学”和“残疾人困难家庭子女助学”等活动,计划发放助学救助资金20余万元。学前教育顺利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乒乓球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乒乓球后备人才基地”。区政府幼儿园、太安小学、石河中心校将于近期投入使用。
文化惠民提素质。认真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成功举办西安区第八届千人健身展示活动。大力开展“送欢乐进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秧歌演出10余场。新建艺翔曲艺社演艺大厅,全力打造西安区特色文化品牌。
健康服务遍城乡。开展低保核查清理专项整治行动,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362元,农村低保季度人均补助2140元,发放低保资金5712.5万元。新建西安区残疾人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新建5个基层康复站,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289人次。调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额度,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2515人,生育保险15300人。新农合参保27660人,受益农民6473人次,补偿金额为364万元。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2.1万份,建档率达到67%。启动省级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灯塔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乡村公路畅通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新建水毁桥梁1处,维修桥涵1处,抢修农村公路300余米。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公路两侧绿化5公里,切实改善了农村环境。
平安创建稳治安。全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重点对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周边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加强学校周边管理,保证了校园周边正常秩序。打造了丰寿路、人民大街两条精品示范街路。以“青少年平安、禁毒、交通安全和全民消防科普”4个基地为依托,将社会平安教育纳入小学教学计划。
民生幸福是标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造福于民、谋惠于民、受益于民。西安区用一系列惠民工程,让百姓从这些“政府埋单”的实惠中,真正体验到了生活的惬意与温暖,使百姓的笑脸照亮了幸福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