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提升温度 时代新风浸润人心

文明实践提升温度 时代新风浸润人心
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本报讯(记者 常馨月 刘畅 侯远鑫)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通过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实践新理念,让文明之花盛放于东辽河两岸。
    近日,记者走进龙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楼合唱团的志愿者们正在加紧练习;二楼排练室里,文艺志愿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踏着音乐节拍欢快舞动,一遍一遍重复演练动作要领……这些志愿者在排练结束后将为乡(镇、街道)进行文化惠民演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把文明实践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在图书阅览室,记者看到家长带着孩子阅读书籍。据了解,寒假开始,为满足学生需求,龙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增加了很多热门书籍便于大家阅读,同时不定期开展“文明实践+实体书店”等活动,完善活动机制。市民王欢说:“龙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阅读的空间,在孩子寒暑假、周末的时候能带孩子来体验一下,让孩子更爱读书。”?
    龙山区委宣传部文明办科员孙健介绍,龙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了“1+8+N”的志愿服务体系。“1”是区级志愿服务总队,“8”是理论宣讲、文化惠民等8类常备队伍,“N”是有200多支特色分队,比如“红色代跑队”“邻里节服务队”等。目前,注册志愿者5.4万余人,占全区人口21%,去年活动超5000场次,让文明实践活动能深入各个角落,真正服务群众。
    “小阵地”释放大能量。龙山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下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6个,覆盖率达100%。
    在西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团队开展的活动热闹非凡。结合区域特点,西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了“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8类常备队伍,每年按照活动计划,对接百姓需求,定期深入社区、学校、村屯等地开展系列文明实践活动达千余次。
    西安区仙城社区居民王湘圆说:“我经常来文明实践中心参加活动。比如健康义诊、法律咨询、文化文艺、理论宣讲等,这些服务都非常实用,也丰富了我的业余文化生活,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暖心服务。”
    目前,西安区已经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设有多功能活动室、理论宣讲室等功能室,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只要群众有需求,西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就能提供惠民、乐民、便民服务。
    实践因文明而温暖,文明因实践而多彩。我市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挂牌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617个,实现全域建设。在此基础上,各县(区)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盘活资源拓展阵地,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组建“8+N”志愿服务队伍,以“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四单”模式,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做到“学习共抓、平台共育、服务共做”,以实际行动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今,我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已遍地开花,聚人气、冒热气的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硕果累累,成为辽源这片热土最温暖的底色,映衬出了居民群众一张张幸福灿烂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