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智谋发展 建言献策话担当

凝心聚智谋发展  建言献策话担当
——政协辽源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发言摘要


关于深耕厚植辽源中药材沃土 推动全产业链蓄势赋能的建议
民革辽源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高迪


    近年来,在国家及各部委《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多个利好文件政策的指引下,中医药行业有望迎来长期繁荣与发展。我市也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以扶持“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种、大平台”为抓手,在推进中药材种植、做优现代中药、做强梅花鹿产业等方面屡结硕果。但立足全省、对标先进,我市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存在的问题:政策供给力度亟需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尚待提升。中药材品牌体系优势弱。产业链短板弱项有待补齐。
    建议: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坚持传承创新,做优做强中药材产业。加快推广林下种植,彰显道地药材优势;加大产业政策供给,强化金融保险支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攻关。实施精深加工企业培育工程。支持我市中药生产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建设智能化、现代化中药材加工基地。引导企业通过科技立项研发更多的中药品种,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及计划项目评定。对中药材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非药用部位、下脚料等加强资源化利用,同步加快中兽药、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等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鼓励企业与吉林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协同合作,围绕生态种植、绿色防控、采储加工等环节开展中药材全产业链科技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品牌矩阵体系,扩大“关药”知名度。做强道地药材品牌,培育领军企业品牌,支持企业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激发聚合倍增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延长中药材产业链。依托中国关药博物馆,构建“馆校联动”协同机制,通过课程开发、研学活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沉浸式体验感,推动“关药”文化传承。培育打造一批特色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发展一批蕴含“关药”文化特色的健康养生旅游基地,加速全产业“链”式反应,激活多产业集群倍增效应。






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实现产教科教双融通 为我市新质生产力赋能的建议
民盟辽源市委员会委员  侯启超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我市职业教育必须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结合,通过改革与创新,培养更多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为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赋能。
    存在的问题:职教体系不尽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畅通。产教融合不够深入,供需错配矛盾凸显。科教融汇不深入,人才培养层次不高。职业教育认同度低,独特价值未得到体现。
    建议:创新办学体系与运行机制,培养新时代新质人才。开发产教融合优质课程、新形态教材及配套资源。重点关注课程、教材、师资、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关键要素,推动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行业能工巧匠与职教名师“双向”流动。同时,优化专业布局,根据技术发展新趋势,以新兴产业为导向,提前规划学科专业设置,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围绕“辽源市先进制造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若干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项目建设,整合产教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瞄准产教融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共建共管共享现代产业学院,充分发挥各方主体作用。在合作企业设立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与生产对接。通过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方式,解决教学与生产脱节问题;优化科教融汇研发平台,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针对产业技术难题进行靶向研发。汇聚产教共同体各方力量,搭建集科研攻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师生参与科研合作,吸引各类人才从事科研交流,探索建立专业技术转移人才的人事劳资制度。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为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发展提供充足政策支撑和资源投入;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构建技能型社会。加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营造崇尚一技之长、尊重技术技能的社会氛围。提升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完善认定标准,扩大待遇范围。激发职业人才潜力,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提升人才幸福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对有创新成果的人才给予奖励和表彰。






关于进一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民建辽源市委员会委员  李鹏

 


    近年来,我市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以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农业经营格局。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自身经营规模逐渐壮大。
    存在的问题:政策扶持服务力度有待提高。财政投入保障不足。保险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地域化品牌培育力度不够;带动增收内部运行有待加强。生产要素制约发展问题仍需突破。
    建议:完善扶持措施,强化政策导向。加强对政府扶持政策的宣传。建设配套服务平台。打造地域化特色品牌。推动科技支持农业。积极搭建平台,帮助经营主体引技术、引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强化管理,提升整体实力。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多元融合发展。提高规范化运营水平。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生产经营规范、示范带动能力强等方面的典型,并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积极向上级单位推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多管齐下,突破发展瓶颈。加大投入,破解土地难题。创新扶持方法,破解资金难题。注重培育,破解人才难题。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轮训和进修制度,提升经营者综合素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和水平。加大投入,依托职业技术学院,自主培育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农机、植保等方面人才,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注重人才培养后续投入,对专业农校毕业且有发展意向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激励政策,形成系统的发展帮扶机制。






关于以“新传媒赋能新文旅” 助推辽源全域文旅产业发展的建议
民进辽源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赵子莹

 


    近年来,我市文旅产业快速且高质量发展。新媒体是文旅项目宣传的窗口,更是旅游资源推广的首选方式。在我市不断推出新文旅项目和活动的同时,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突破地域的限制,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提升辽源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我市媒体行业发展多元化。新媒体推动新文旅发展作用已初步体现。
    存在的问题:创新力与深度融合发展还不够。互联网热点流量没有利用好。媒体行业和文旅产业融合不够紧密。传播推广环节还需加强。
    建议: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合”正成为一种常态,面对文旅消费需求强劲升级,需要通过加强机制创新、打破梗阻壁垒、放大一体效能,突破原有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加快形成新兴业态,谋求“一加一大于二”的共赢效应,努力在新媒体赋能新文旅方面做足内容、管理、服务、创新四篇文章。在文旅融合发展上赋能,丰富媒体行业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打造沉浸式文旅产品和项目,依托文艺创作生产、公共文化服务以及文旅产业的内容支撑,多组织媒体行业走出去学习先进媒体新技术,以互联网技术赋能文旅融合创新,助力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在智能传播技术上赋能,整合资源建立起长效机制。通过新技术的创新赋能,增强数媒交互,丰富用户体验,除了开展全媒体宣传报道,还要在满足多元化文旅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融媒影响力。城市不仅要有鲜活的“人设”IP加持,更要持续发力,把独特的传统文化、人文特色价值发挥到极致。要不断推动“媒体+”与文旅企业对接式嵌入,让媒体企业全程参与到文旅项目的每个发展阶段,把准痛点、叠合优势,将双方合作转向联手策划、持续跟进、相互成就的双融阶段;在扶持新媒体上赋能,助力本土行业的快速成长;在促进新媒体宣传上赋能,引领创意化共情化传播。“出圈”不易,每一次“出圈”的背后往往有着精心的策划与组织。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以“抖音”“微博”“小红书”“微信视频号”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文旅宣传推广的重要场域。辽源新媒体行业要不断提升创意和品质,真正获得网友认可,进而转化为出游动力。要抓住热点、跟上节奏,面向全网征集推介家乡的视频投稿,让所有网友参与其中形成矩阵,做到人人为家乡文旅代言。






关于持续提升我市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
农工民主党辽源市委员会委员  顾镭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改工作,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采取有效措施,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我市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就医条件不断改善,诊疗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逐步增强。
    存在的问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有待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亟待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医疗用药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建议: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医疗设备配置。加速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慢病管理能力、公卫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扩充基层卫生人才数量。提升基层卫生人才质量。提高基层卫生人才待遇;持续推进基层医疗信息化建设。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建设一体化。加快统筹建设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医共体内信息系统统一运营。打破软件间系统壁垒。鉴于医院计费系统和医保结算系统分属不同公司,建议相关部门召集两家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数据接口对接方式,统一技术标准,实现信息有效共享,确保医疗业务顺利开展;持续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优化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医保与医药企业药品器械货款直接结算的机制,减轻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垫付资金的压力,提高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保障能力。调整扩容基层基本药物目录种类。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的药品采购平台合二为一,通过“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医院采购目录的上下一致,为分级诊疗制度奠定基础,方便患者就医取药。加快推进医药目录落地实施。医保与基层医疗机构及时对接,缩短目录更新、报销比例确定等环节的时间,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准时地更新药品目录,以保证患者能够享受到新药品目录带来的好处。






关于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九三学社辽源市委员会委员  杨小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型能源体系的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也为我市新能源发展指明了具体目标和方向,新能源产业将是支持我市产业的重要支柱,我市新能源发展也将进入快车道。目前,我市新能源规模逐步扩大,增量配电网园区扎实推进,氢基绿能项目有序推动。
    存在的问题:科技创新力度还需加大,电网基础设施有待提升,部门协调联动还需加强,新能源产业集聚不明显。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体量较小、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形成集聚优势等问题。
    建议:提高创新技术研发能力。加大与省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力度,争取开展合作。同时,做好同省外高校院所的精准对接,丰富技术路径。破解我市新能源技术“卡脖子”难题。培育新能源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和高素质新能源科技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推广应用等科技创新工作。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吸引和留住新能源产业领域的高端人才,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优化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电网规划与新能源发展合作关系,支持电网的扩展和升级速度,与新能源发电能力的提升保持同步,构建一个更加匹配、协调发展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积极做好承接和规划,夯实电力系统稳定的物理基础,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高位谋划统筹推进建立机制。深化开展招商引资,各县(区)、各部门立足各级政策,围绕新能源应用,在绿色载能、现代化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积极招引和发展“头部”企业,通过新能源提升产业实力,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能源消费方式转型,持续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稳步提升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利用我市增量配电网产业园、氢基绿能产业园,促进风光、氢基绿能等多能互补发展,增强新能源生产供给能力。围绕我市“5+2”产业布局,培育打造产业链主企业,不断通过链主企业拉动全产业,推动产业上下游联动发展,大力培育新能源细分领域“隐形冠军”。找准自己的新赛道,着力做精做强。加快现代煤化工与绿电、绿氢耦合,探索“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发展模式,促进从“煤都”到“绿都”的加速转变。






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帮扶力度 推动区域个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龙山区工商联主席  臧馗媛

 


    个体工商户是一支分布广泛、行业各异、极具拼搏精神的劳动者队伍。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辽源市登记在册的个体工商户有9.6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80%。作为产业链和消费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个体工商户的稳定发展守住了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气、维持了亿万家庭的生计,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示出我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和韧性。
    存在的问题:经营成本压力较大,导致个体工商户实际利润下降。融资手段欠缺,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抵御风险能力差,个体工商户对市场运作机制和方法缺少了解,很难成为较强的市场竞争者。个体工商户在面临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等法律问题时,更容易受到政策调整和市场监管的影响。优惠政策落实存在差距,部分个体工商户对政策措施“不了解”“不知道”“没享受”等现象依然存在。
    建议:完善服务体系,打造对个体工商户帮扶矩阵。进一步畅通沟通渠道,强化办事效率和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经营场所供给,夯实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个体工商户在合同履行、劳动用工等方面的法律意识,引导个体工商户维护合法权益和依法依规经营。释放政策效应,激发个体工商户发展活力。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引导个体工商户用好、用活、用足政策,从准入准营、税费支持、创业扶持、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金融服务、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好全方位解读,推动各项政策精准直达、落实落地。深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质效。引导金融机构严格落实国家、省各项金融政策,创新推出信贷产品,优化消费信贷审批条件,不断拓宽消费信贷主体和场景,提升融资服务精准性和覆盖面。深入解读惠企财政金融政策,积极宣传引导,促进达限个体工商户入库纳统。及时了解跟踪个体经营户的动态情况,广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打消部分个体工商户顾虑,提高入统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应统尽统。在政策资金争取上给予支持,鼓励引导经营状况较好的个体工商户进行“个转企”转型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打造特色个体工商户品牌字号。依托“城市节”“消费节”“会议展会”“以旧换新”等活动,宣传展示个体工商业发展,推介优质个体工商户。依托景区、商圈等资源优势,成立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的区域型、商圈型商协会和劳动者联合会,提升区域内个体工商户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打造个体工商户区域品牌,集中在完善商圈产业配套、优化消费场景、提升服务游客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激发商圈经济新活力。开展老字号品牌创建等活动,引导个体工商户加强品牌建设和产业创新,打造特色的品牌字号。




    本期稿件及图片由市融媒体中心“两会”报道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