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迁“蛀牙”,咋“拔”才能不犯难?》一文引发社会反响
7月21日,本报刊发了题为《拆迁“蛀牙”,咋“拔”才能不犯难?》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不少市民和读者纷纷打来电话、约谈记者,对“征收拆迁”一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拆迁“蛀牙”,咋“拔”才能不犯难?》一文引发社会反响
本报记者 汪 琳
7月21日,本报刊发了题为《拆迁“蛀牙”,咋“拔”才能不犯难?》的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报道中,对市政府第84号令站在群众角度、为被征收户争取最大利益和更多实惠的政策介绍,使不少市民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棚改拆迁工作的高度重视,体会到惠民政策的人情味;对政府职能部门尊重民意、依法拆迁、力拔“蛀牙”,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实报道,使不少被征收户放下了“先走吃大亏、后走占便宜”的“心理包袱”,提高了对政府严格执法、公正补偿的信任度;对于动迁工作组入户调查、耐心讲解、反复解答,赢得百姓配合与理解的情况表述,使不少拆迁工作人员觉得身上的责任重大、这份“差事”虽苦犹荣……无论是普通百姓、被征收户,还是动迁工作人员都表示,这篇报道说到了他们的“心坎儿”上。
好“经”不可被念“歪”,定好政策更要宣传好政策
修改后的《辽源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进一步强化了拆迁补偿制度的公平性、规范性,既保障了百姓的合法权益,又为百姓争取到更多实惠。然而,这样一部好“经”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要取决于大家怎么念。
对于部分被征收户想“借鸡生蛋”、“好‘经’非要歪着念”的做法,很多市民表示不理解。家住阳光新城的市民安迎春说:“我家刚回迁不久,多少了解点拆迁补偿政策,感觉挺实在、挺惠民的。看完报道后,我才知道去年出台的政府84号令补偿政策和惠民条款比以往还实惠,对实际有困难的人群也特别关照,看来政府对城区的棚改回迁工程很重视,我们也应该相信、珍惜眼前的好政策,以免‘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在福镇大路南地块棚改拆迁中积极响应号召、按时签订协议并搬迁的被征收户迟敏,看到报道后打来电话:“我们当时对政策不是很了解,多少有点‘防备心理’,怕吃亏,但负责征收拆迁的工作人员没少往家里跑,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讲解政策。而我们一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连忙就折回来详细地再讲解一遍,这样来来回回不下十多趟。现在,看到报道中说‘先搬的有奖励补助,后走的没有’,而且政府还严格执法,杜绝漫天要价,这下我们的心里平衡多了,多亏了这些工作人员让我们知道还是遵守政策规定得到的实惠多!”
“国家政策肯定是从咱们百姓的利益出发,不会让老百姓吃亏的。有些人借着‘拆迁’常做‘捞金梦’,阻碍棚改施工进度,不仅损害了等待回迁居民的公共利益,还使自己拿不到拆迁补助、住不上新楼、选不了好房,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结果得不偿失。”市民吴秀芝说:“好政策不能当‘摆设’,应该借助媒体、职能部门等多方力量去宣传,百姓懂得的多了,顾虑自然也就少了。”
“骨头”再硬也要“啃”,“蛀牙”再疼也要“拔”
7月25日,该报道刊发之后,龙山区住建局拆迁工作组抓住舆论宣传和曝光的有利时机,趁热打铁,对站北地块棚户区的5户诉求过高的被征收户进行司法强制拆迁。据龙山区政府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地块上的未拆迁户主要分为三类:观望户、困难户、诉求过高户。为了防止“沉淀户”存留,维护广大群众的公共利益,龙山区住建局决定实行“领导包保地块”制度,动员仅剩的被征收户降低诉求、配合拆迁,让所有被征收居民顺利回迁,早日住上新楼。“拆迁工作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百姓不理解、抵触情绪过强会使一些工作人员产生畏难情绪,这篇报道的深入调查、事实还原和舆论引导给这些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让他们看到了拆迁工作的积极一面。只要我们肯下工夫、吃透政策精髓,凭着耐心和韧劲还是能‘啃’掉‘硬骨头’、‘拔’掉‘坏蛀牙’的。”该负责人说。
“棚改回迁是为了满足群众动迁愿望的好事儿,但某些人却不达目的不罢休,采取‘等、靠、拖’的方式滞后大多数人的‘上楼’进度。看完这篇报道后,我感觉到政府惠民政策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对为了一己私欲损害公共利益的人能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打来电话的市民赵峰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那些屡劝不改、贪欲过高、行为恶劣的人,政府应该采取一些严惩措施和法规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政策意识,使其警醒,保证棚改拆迁的一方稳定。”
盛世社区党委书记寇俊良表示,对于“拖一天是一天、蓄意提高补偿条件”的观望户、诉求过高户,我们要软硬并施,在渗透政策的同时加强司法行政力度,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对于有实际困难、房屋面积大又拿不出补缴金的困难户,我们要酌情执法,尽可能地为他们减轻负担,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怀。“像此类报道,以后应多多刊发,让老百姓更深入地了解政策、信任政策、支持政策,有助于我们逐步化解因一次拆迁引发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努力做好‘阳光拆迁’。”寇俊良说。
在市民来电、拆迁工作人员反馈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大部分群众对拆迁工作是理解的,对优惠政策也是充满期待的。在市委、市政府对征收拆迁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动迁工作组的辛苦奔波、耐心劝解避免了许多上访抗拆事件。同时,百姓对后期的拆迁回迁工作也充满了希望,期盼“和谐拆迁”、“和谐安置”、“和谐生活”能够尽早实现。因此,本报记者会继续就我市的城区棚改拆迁动态进行跟踪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