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下希望 “守”住幸福
——市妇联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关爱困境儿童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于蕾
让“春蕾”沐浴阳光,让“留守”不再孤独,市妇联将关爱的目光投向了这一特殊群体。
近年来,市妇联将帮扶困境儿童列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针对贫困女孩和“留守”大龄男孩的教育管理问题,通过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帮助孩子们在困境中健康成长,这一关爱举措也赢得了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技能学习——点亮教育“盲区”
作为“关爱工程”的第一阵地,近年来,市妇联创新方法、主动作为,通过建立“儿童之家”和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等活动,让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但贫困留守男孩子的教育问题却越来越突出:这就是一部分大龄贫困留守男孩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由于厌学和家境困难等因素,使他们无法继续完成高中教育。这部分人群生活上缺人照料、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而这一年龄段的男孩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长期得不到社会的重视和关爱,很可能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定和谐的不稳定性因素。这是留守儿童中出现的新问题,而这也成为了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留守男孩的职业教育盲区。
开办大龄贫困留守男孩职业技能教育班,正是市妇联顺势而为的创新之举。而这一举措,源于市妇联向市政协递交的一份《关于全方位关爱农村留守家庭的建议》,这一建议不仅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铺开了一条全社会关注留守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关爱之路。
2013年,市妇联与辽源工商学校携手创办了大龄贫困留守男孩职业技能教育班。在反复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后,提出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办班宗旨,确定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为教育专业,教育期是3年,生源全部为贫困大龄男孩。教育目标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靠知识改变命运,靠技能改变生活。
“这种特殊的关爱体现在一系列特殊的条件优惠,也体现了办学方的付出和奉献。”市妇联主席林晓华介绍说,对学生的资助费用完全由学校承担,免收了学费、书本费、校服费、住宿费等,学生个人只承担每月少量的伙食费。学生学习期满成绩合格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在经过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合格后,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颁布发职业资格证书;对有继续学习愿望的学生,可参加职业院校对口升学考试,并可获得两年的国家助学金3000元。学生入学时即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100%推荐安置就业,月工资按目前校企合作订单协约均在1800元以上,且享受“三险一金”或“五险一金”。
经过精心的计划和准备后,2013年8月25日,辽源市大龄贫困留守男孩职业技能教育班正式开学,33名具备条件的留守男孩成为首批学生走进校园,开始了新的生活。2014年的招生工作通过坚持广泛宣传、严格审核、公平公正的原则也于5月份全面开始。
项目推动——雨润“春蕾”绽放
多年来,市妇联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儿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协调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帮蕾助学工作。成立了市、县、乡镇(社区)、村(街道)四级联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春蕾女孩的统计、关爱和帮扶工作。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开展了“代理妈妈”“一帮一、手拉手”“爱心助春蕾成长”“恒爱行动”等活动关爱帮扶春蕾女孩。通过募集善款、建立“春蕾”小学,使1万余名“春蕾”女孩得到救助,参与救助的“春蕾”集体达900多个,“春蕾”个人达10万余人次。
同时,市妇联不断拓展“春蕾计划”工作领域,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创新打造了“学业+就业”工作模式。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辽源市春蕾助学项目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了资助人数不断增多、资助力度不断增大、专业选择不断优化、推荐就业不断宽泛的良好局面。仅2009年至2013年五届春蕾职业技能班,就集中资助394名春蕾女孩重返校园,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争取资金共计319.27万元。
2006年,市妇联在全省率先创办了首届“春蕾”幼师班。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妇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经验做法,其他市(州)妇联也纷纷到辽源参观学习。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妇联在全省正式启动“春蕾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至此,春蕾计划助学工作以项目化方式在全省全面实施。
广泛宣传——凝聚关爱力量
做好关爱困境儿童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参加。近年来,市妇联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宣传,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利用新闻媒体对关爱困境儿童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向全市发出倡议,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行动起来,倾情关爱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在儿童节等节点日,在人员聚集的街道和乡镇悬挂条幅、标语,发放宣传单;通过召开会议等人员聚集的机会集中宣传,跟踪报道爱心奉献、热心公益的先进典型;宣传社会热心人士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高尚品格;宣传困境儿童热爱生活、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宣传,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关爱困境儿童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帮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是提高民族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构建和谐辽源、幸福辽源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宣传,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关注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