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育新机 “订制”人才助发展

产教融合育新机  “订制”人才助发展
本报记者 富予思 魏利军


    近年来,我市产教融合工作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创新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向各行业领域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充分彰显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优势。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即职业院校紧密围绕企业实际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还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人才来源,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市产教融合的典范,已与多家本地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合作关系,定向为机械制造、服装设计、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涵盖我市诸多优势产业。辽源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辽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郝毅说:“我们不仅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贴近企业实际需求,也将大国工匠请进教室,把实训建在企业的生产线上,使学生掌握企业的技术技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做到毕业就能就业。”
    格致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产教融合成功实践的生动例证。该企业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冲压模具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在学生初入学时就签订了就业协议。在校期间,学生既系统学习机械制造基础理论,又参与企业生产项目积累实践经验,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跳过“试用期”,实现“即插即用”,增强新入职员工岗位适应性和企业文化认同感,为企业发展进一步升挡提速。
    我市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工作,先后两次召开产教融合联盟工作推进大会,成立了涵盖卫生健康、智能制造等10个行业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从企业聘请了10名高技能技术人才担任职业院校兼职班子成员和德育导师。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培育建设了10个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35个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以及多个“双师型”教师培育基地,为地方企业输送了数千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今后,我市将继续推进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充分发挥辽源职业技术学院、辽源开放大学等教育资源优势,为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专职督学陈立波说:“我市职业教育主动融入‘一区、四转型’发展战略,以投资入企、引企入校、校企共融等多种方式深化产教融合,通过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未来,我们将深入贯彻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紧密对接产业发展,建强先进制造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创建医药健康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办好校企合作订单班,为服务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