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网改造:减少影响 便民利民

    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是我市2014年惠民实事行动计划中涉及范围最广、投资规模最大、百姓关注度最高的一项重点工程。作为省政府确定的2014年15项重点民生工程之一,二次供水改造同样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项目。6月30日至7月2日,记者随吉林卫视、吉视公共、《吉林日报》、《城市晚报》等多家省市媒体记者一道,深入我市部分二次供水改造施工现场,用镜头、用文字,全景展现了我市二次供水改造情况。

    聚焦城市二次供水改造之一

管网改造:减少影响 便民利民

本报记者 王茵


    二十四小时供水改造项目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二次配水管网改造是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城市二次供水过程中水量流失、水压不足、二次污染等问题的关键环节。市水务集团副总经理臧庆东告诉记者,我市目前二次配水管网共193公里。其中,35%以上运行年限超过30年,更有37公里建于新中国成立前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而楼内约有77公里地沟供水管线使用年限大多超过15年,且普遍为抗腐蚀性较差的有缝钢管,管线锈蚀严重,跑水、漏水、二次污染现象尤为突出,居民生活用水受到极大影响。

    臧庆东表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实施城市二次供水改造工程,计划对全市116公里小区内及各路段的二次配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

    管网改造涉及道路切割、管沟开挖、管道组焊、下管入沟、土方回填,工程量大、战线长、涉及面广,如此大规模作业必将给百姓日常生活带来影响,工程组织是否到位?沿街商家和业户对此有无意见?6月30日,在西宁大路东段、银座购物中心对过,新人婚纱摄影店店主告诉记者,刚开始听说要进行二次供水改造,她挺高兴的,可一看要在店门前下管子,她和爱人可就犯愁了,这要是弄个十天半月的,这生意可怎么做呀!“可没想到,他们这活儿干得还真挺利索,当天挖开路,当天就填上了,生意一点儿没受影响。”

    臧庆东告诉记者,为确保24小时供水改造工程顺利实施,他们在各居民小区张贴了《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24小时供水改造的通告》;属地社区、居民委根据政府通告精神,向辖区内居民下发了《通知》,便于居民了解和掌握24小时供水改造的有关情况;制作了24小时供水改造公益广告宣传片,在辽源电视台及室外视频媒体等进行滚动播放;在各施工现场安放24小时供水改造宣传板;在辽源电视台、《辽源日报》、辽源广播电台、辽源公众信息网及时报道改造工程进展情况及阶段性成果。通过广泛宣传,形成广大市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对当天开挖的沟槽,要求当天回填完成,3天内完成道板铺设,油路集中统一恢复,在管沟上方覆盖钢板等临时措施,避免造成市民出行不便。同时,他们还设立24小时供水改造服务热线,受理居民涉及24小时供水改造相关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对百姓投诉的问题第一时间给予解决,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同属地社区建立联动机制,对工程施工中百姓提出的问题发现在现场,解决在现场,避免出现矛盾激化,影响工程正常施工。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已相继完成龙山西街、健康路、长寿路、新兴北路等路段二次配水管网改造,完成安宁泵站、安居泵站、吉祥泵站等12个供水泵站覆盖的涉及安居小区、吉岭小区、建行小区、百花小区等20个居民小区二次配水管网改造,累计敷设直径50至200毫米PE管材45000米,完成工程投资3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