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职业乞讨人”

实习生  侯远鑫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会在马路、商业街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发现“五花八门”的乞讨人员:一位老人衣衫褴褛地拿只碗蹲在路边等待着“施主”经过;一名女子抱着孩子,看见过往的路人便诉说着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好心人的“帮助”;还有很多残疾人利用自己身体上的缺陷博取民众们的“同情”……
    诚然,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乞讨人员。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群体中确实“潜伏”着一些“借乞讨之名,行诈骗之实”的不法分子。当城市乞讨人员的种类逐渐增多,“乞讨行业”也愈趋成熟。这一新兴“行业”的从业者不断逼近自身道德底线,披着“可怜”的外衣博取民众同情,这不仅欺骗了民众,更会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乞讨人员失去被救助的机会。善良的、施舍的、无心的人们“积小善,成大爱”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被“有心”的“乞讨者”利用,未免太过冤枉了!
    “职业乞讨人员”丧失道德底线地欺骗人固然可恶、可恨,但我们却不能“因噎废食”,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乞讨人员们求助无门。对于那些以欺骗民众爱心换取钱财的“职业乞讨”人员,有关部门必须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以,我们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加强严厉打击“职业乞讨人员”诈骗犯罪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保障制度,从根源断绝乞讨人员数量上的增加;媒体要把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从根源上认识职业乞讨者的“本来面目”提高民众的防骗、识骗的意识和能力,多管齐下让那些欺骗善良民众的“职业乞讨人员”无“用武之地”。
    对乞讨人员的管理,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城市都是一个难题。而我们对于乞讨人员的管理,必须旨在“授人以渔,而不是一味的授人以鱼”。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高乞讨人员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尊严意识”,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相应的报酬,换取民众发自内心尊重,才是一个人正确的生存之道和一个国家的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