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醒醒吧天才他爸
万事万物都有时机,幼儿教育也同理,因材施教、适时教育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梁 米
这两天逛超市,发现入口处堆满了幼儿英语、绘画、音乐、体育中心的小广告,有的甚至打出了“你不是天才(或富翁)不要紧,加入我们,你将成为天才(或富翁)父母”的噱头。如此不靠谱的宣传,周围却出人意料地围满了人,不知是单纯看热闹,还是真要把自己家娃“培养”成天才。反常即为妖,作为一个幼儿园孩子的妈,我不得不反思,是不是我对自己家有一“天才”这事太没信心了?
经过仔细的咨询和一段时间的卧底,我发现那些打着天才旗号的教育中心,其实最终结果就是把一些本该7岁孩子掌握的知识提前灌输给三四岁的孩子,说白了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家长、老师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无奈而执著地进行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其实并不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任何好处。就像一只雏鸟,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冲破蛋壳才能出来见到外面的世界,如果人为地打破蛋壳,那么雏鸟就丧失了生存下去的力量,因为没有成熟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环境。万事万物都有时机,幼儿教育也同理,适时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适时教育呢?我觉得,权衡的关键应该是让孩子自然吸收,而非硬性灌输!我们教幼儿简单的字词,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语言学家,让孩子欣赏音乐,也不是一定要使他成为音乐家。早期教育的重点是开发多元智能,本着兴趣、需要的原则对孩子实施启蒙教育,是创造适当条件使幼儿的各项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为培养孩子体格健康、智力发达、品质和个性良好打基础。“学问”不等于“知识”,所谓有“学问”的人并不仅指他掌握多少知识,而更是指他是一个“学会了问”的人,是一个“会问、能问”的人。孩子能发现问题并有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无限的发展潜力,这比灌输大量的知识强一千倍。
同时,家长也应该学会因材施教。以艺术为例,艺术是天赋和教育的结果,及早地发现孩子的艺术天赋,及时加以培养和指导,就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家长要在孩子的活动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艺术天赋。孩子身上的污渍就是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个小细节,如果孩子身上老是被水彩颜料弄脏,这时候家长就不要武断地训斥孩子不讲卫生,而是要尽量采取平等的方式,询问孩子一天的经历,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这些污渍的背后可能有一个孩子要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但你不能逼迫一个爱跳舞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画家。
就像让孩子多吃当季的食物,有利于他们身体健康。学前教育也是一样,因材施教、适时教育才能有最好的效果。让我们在正确的时节,播下饱满且适合的种子,并耐心等待那最终收获的丰硕果实吧。 (转自《经济日报》)